首页 > 为大唐盛世的历史翻案:唐史并不如烟 > 第七章 造反也是一种能力(3)

第七章 造反也是一种能力(3)

2025-03-31 02:06:01

李密最初凭借祖上功绩荫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

杨广见了他,感觉有些恐惧,于是对宇文述说: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对曰: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

杨广曰:这小子眼珠滴溜溜的转,以后别让他来了。

(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他日,宇文述对李密说:你们家世代都是显贵,你应该靠你的才学为朝廷服务,怎么能当大头兵呢?(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李密听了宇文述的话后大喜过望,赶紧谢过宇文述,称病而去,不过在他心里还是有了芥蒂:皇帝分明是看我不顺眼,这不是以貌取人吗?心怀不平的李密开始发奋读书,跟随当世名士包恺读书,通读《史记》《汉书》,兵书读破了无数本,同门师兄弟都被他甩在了身后,李密以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结果问题又来了。

在隋文帝杨坚末年,老人家宣布取消了全国所有的学校,从此读书无用了,这时候的李密只能自学成才,而且还不知道学校哪一天重开。

新皇帝杨广登基之后宣布恢复了学校,然而皇帝用人的面非常窄,皇帝需要的是能给他编撰书籍的学士,而不是李密这种熟读兵法的人。

由于皇帝杨广本身相当有才华,因此他对知识分子反而不感冒。

大业七年,皇帝杨广命令选部、门下、内史、御史四个单位跟随皇帝在前往涿郡的船上办公。

等待遴选的三千多名知识分子一路跟随随时待命,部分官迷心窍的人一路跟随龙舟走了三千多里,等到了涿郡,大多数人才发现三千多里路白走了,什么官都没等到,只能掉头再走回去,费用还得全部自理。

来回六千多里路走下来,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们由于天寒地冻、饥饿疲惫,死亡率居高不下,最后一统计,死亡率百分之十到二十,三千多人死了三百到六百人,可怜,可叹,可悲。

满腹经纶无处可用,熟读兵法没有展示空间,李密的郁闷与日俱增。

古代的读书人一般有三种出路,一种是当官,一种是归隐,最后一种就是造反了。

李密当官没指望了(被皇帝杨广给辞了,当时又没有正规的科举),归隐又不甘心,算来算去就剩下造反一条路,所以李密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明朝末年造反的李自成本来是朝廷驿站的一名驿卒,朝廷精简驿站让他下岗了,没有生活来源的李自成从此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同李密一样也是因为工作没有了着落被逼的。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现在杨玄感起兵造反,李密总算等到了机会,在他心中早已有三套方案,这三套方案分为上中下三套,现在他向杨玄感和盘托出。

第一套方案:占领蓟县(北京市),夺取临渝(河北抚宁),切断皇帝的归路,届时高丽攻击东征军背后,必定全军崩溃,皇帝手到擒来。

第二套方案:横穿原野,直取大兴,占领关中,据守险要,天下可慢慢取得。

第三套方案:集中精锐部队,袭击洛阳,然后号召四方起兵响应。

按照李密的规划,上策夺取北京,阻挡皇帝退路;中策占领大兴,夺取根据地;下策进攻洛阳,以洛阳为起义中心。

三条计策,以夺取北京最险,以攻打洛阳最稳,对于杨玄感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全家一百多口都在洛阳,只有先拿下洛阳,这一百多口才能安全,所以在杨玄感看来先打洛阳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