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文昇命人挖了杨素的坟墓,纵火烧了杨素的尸体,从此他跟杨玄感就不共戴天了,按照血亲复仇的原则,这种大仇,三辈子也报不完。
烧了杨素的尸体,卫文昇就算把自己的后路彻底给堵死了,同时也向四万士兵证明,我卫文昇就是要跟杨玄感死磕!洛阳城外乱成一片时,皇帝杨广正在辽东城下指挥围攻,包围圈已经越来越小,城里高丽军的抵抗也越来越弱,杨广屈指一算,顶多三天,辽东城定然告破。
为了攻破辽东城,杨广是下了血本的,他下令制造布袋一百万个,这一百万个布袋用来做什么呢?答案是用来装土的。
按照杨广的规划,这一百万个布袋将码成三十步宽,从城外的平地开始垒,一直垒到城墙边,垒砌起来的布袋跟城墙一样高,这样就不用爬城墙了,直接一抬脚就进城。
这么浩大的工程能在高丽军的眼皮底下完成吗?答案是能。
按照规划,在工兵垒布袋的同时,将有数辆比城墙还高的战车矗立在两端,上面布满弓箭手,皇帝一声令下,工兵开始垒布袋,弓箭手负责射箭掩护,这就叫武装修路。
只要神射手压得城里的守军抬不起头,这条极有想象力的高架大道也就有盼头了。
等弓箭手停止射击,里面的高丽守军刚一抬头,就会看到无数的隋军迈着方步,提着砍刀冲了进来。
(国家强盛就是霸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总攻也进入了倒计时,就在这时,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传到了辽东城下,此时距离杨玄感造反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
洛阳到北京七百多公里,北京到辽东城又是六百多公里,那个年代从洛阳往辽东捎个信太难了!按照《新唐书》的说法,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是李渊传递的,而《资治通鉴》却没有相应的记载。
根据我的推测,皇帝杨广很有可能先后收到过几个同样的消息,因为举报谋反是每个官员应尽的义务,李渊很有可能也派人送了这样的鸡毛信,而这封信为他在关键时刻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接到告急的文书,皇帝杨广显然有些慌乱。
他从来没想到国内会乱成这个样子,更没有想到杨玄感这个白眼狼会造反,令他更意外的是,居然有四十多个高官子弟跟着造反,这是唱的哪出呢?他们的老爹可正在前线为朕卖命呢!这帮小兔崽子。
想了半天,皇帝杨广也没有想到办法,只好把纳言(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苏威叫来一起商量,判断一下杨玄感这小兔崽子能否成气候。
在杨广看来,杨玄感非常聪明,他老爹杨素是只老狐狸,老狐狸的儿子自然就是中狐狸,或者小狐狸。
纳言苏威见多识广,他早已看出国内民变之火已经开始燎原,一个智商不高的杨玄感不足为虑,怕只怕从此民变一发不可收拾。
杨广听完,沉重地点了点头,杨玄感的叛乱必须平定,那么高丽怎么办?征辽东还能进行下去吗?就在杨广郁郁寡欢之时,一个黑影悄悄地离开了东征军大营,当夜就投奔了辽东城内的高丽军,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杨玄感的同党之一兵部侍郎斛斯政,也就是兵部尚书段文振一直告诫杨广不可重用的那个人。
先前斛斯政接到杨玄感的密信,随即安排杨玄感的两个兄弟杨玄纵、杨万石从辽东前线返回参加叛乱。
现在杨玄感已经正式起兵,皇帝追查同党迟早会追查到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投奔高丽去吧,出了国,皇帝杨广也不能把我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