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让不悦:照你的意思,李密自立门户就可以了,还来投奔我做什么?贾雄和颜悦色:世间万物都有因有果,李密投奔你是因为你们有缘分。
李密的封号是蒲山公,而你姓翟,翟与泽同音,泽有水的意思,蒲草离开水就不能生长,因此蒲山公要来投奔你这个水,有了你他就如鱼得水,你们俩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水和鱼的关系!经过贾雄点对点的忽悠,翟让终于相信了,他相信他和李密会成为亲密的革命战友,至于谁当一把手,其实并不重要。
有贾雄的忽悠做铺垫,李密随即向翟让灌输军事思想,一席话让翟让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确信李密就是他的福星。
之前翟让的队伍没有固定的粮源,主要靠抢劫维持温饱,断粮是常有的事,而现在李密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攻占荥阳郡,盘踞洛口仓。
攻占荥阳郡,大军就有了稳定的根据地;盘踞洛口仓,大军就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那么庞大一国家储备粮仓,足够翟让的军队吃几十年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有一句名言:手里有多少粮食,手下就会有多少兵。
因此李密帮翟让解决了粮食这个硬通货,从此这支队伍就不再是仅仅为粮食作战的饥民部队,而是有望夺取天下的生力军。
然而要攻克荥阳郡,谈何容易,李密和翟让面前横着一只拦路虎,这只虎的名字叫张须陀。
这个人是隋朝有名的剿匪英雄,曾经上过皇帝杨广的连环画(杨广曾命画师亲临战场描绘张须陀剿匪的场景)。
提起张须陀,翟让的第一反应就是跑,没办法,主要是被打怕了,彻底服了。
对于翟让的胆怯,李密却不以为然,在他的眼中,张须陀属于典型的有勇无谋,而手下的兵都是欺压百姓的骄兵,只要略施小计,消灭张须陀不在话下。
对付张须陀,硬拼不行,还得智取。
李密让翟让带兵迎战张须陀,而他自己则带领一千兵马埋伏到荥阳北的树林里,就等张须陀往自己的口袋里钻。
忐忑不安的翟让壮着胆子与张须陀接战,结果他的散兵游勇根本抵挡不住张须陀的方阵,很快翟让就败下阵来,全军后撤。
这样的场景对张须陀而言太熟悉了,几乎都成了他剿匪的固定程序,没有多想,就带领着兵马掩杀过去。
然而这一次情况有了不同,追到荥阳北树林时,突然有一支人马杀了出来,与此同时先前一直败退的翟让也回马围了上来,瞬间形成了李密、翟让、徐世勣、王伯当四路人马围攻张须陀的局面,一比四,张须陀遭遇包围。
然而张须陀太生猛了,四路人马愣是没围住他,他居然突围了。
就在李密有些失望的时候,张须陀自己又从外围杀了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张须陀发现自己的一些部将还被围困,他不能丢下他们一个人突围,因此他又回来了。
张须陀不愧为隋朝的一员猛将,三次杀出,三次杀入,来去自如,无人可挡。
然而凡事都事不过三,在张须陀准备第四次突围的时候,他没能突围成功,此时张须陀手下已经败散,他自己也陷入了绝境,张须陀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岁。
张须陀阵亡后,其部将士彻夜痛哭,数天不能停止,他们不相信他们的将军已经阵亡,在他们心中始终相信张须陀不死的神话。
然而神话终究是神话,终究有破灭的那一天,张须陀还是死了。
一个神话以英雄的阵亡收尾,同时也成就了另外一个人的神话,这个人就是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