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李渊就坡下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
就在李渊着手准备的时候,皇帝杨广的诏书又来了,着太原副留守王威将李渊、高君雅解赴江都问罪。
得知消息之后,李世民火速拜见李渊,敦促父亲马上起兵。
只要大旗一举,各地起义军必定纷纷归降,再加上裴寂在晋阳宫积累的财富,大事必成,千万不能拘泥小节,被朝廷使节抓走,那可就什么都晚了。
忍无可忍,那就无须再忍,没有安全感的李渊决定起兵,命李世民暗中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杨广的使节又来了,宣布赦免李渊,既往不咎,即日起官复原职!得,这下起兵又没有理由了,暂时又安全了,李渊又紧急通知李世民,少安毋躁,先观望一段再说。
平静下来的李渊没有停止思考,他又想起了很多往事。
前年当河东讨捕使时,大理司直夏侯端当他的副手,两人曾经有过一次深谈。
夏侯端精通天象、占卜、面相,对李渊非常看好。
他告诉李渊,夜观天象,帝星不稳,而晋阳上空却有异象,恐怕对应的就是你,现在皇帝忌恨李姓大臣和将军,李浑已经死了,下一个有名望有能力的可就是你了!当然天象可能就是说辞,乱世之中很多人都想押宝,寻找大富贵的机会!去年李渊当上太原留守之后,鹰扬府司马许世绪也曾经劝过李渊:外面都在传言李姓当王,而你又拥有太原郡、雁门郡、马邑郡、楼烦郡、西河郡五郡的兵马,如果以这些资源起事,可以成就帝王的大业,如果待在原地不动,这些地方四周都可能受到攻击,轻而易举地就会被人灭亡,对着这些,你可要自己考虑清楚!(又一个思变的投机分子!)屈指一数,劝说李渊起兵的还有好几个,分别是行政司铠武士彟(武则天的父亲),前任太子左勋卫唐宪,以及唐宪的老弟唐俭。
这些人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对现实不满,人心思变,他们都想把宝押在李渊身上,一旦大事成功,他们就是开国元勋了。
对照当时的记载,有些史书声称晋阳起兵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其实太武断了。
李渊并不是毫无准备,也不是完全被李世民牵着鼻子走,只是他比李世民考虑的事情更多,顾虑的事情更多,因此一直拖延,迟迟不肯起兵!看着李渊迟迟不肯起兵,刘文静急了。
熟读兵法的他明白先发制于己,后发制于人的道理,如果就这么拖延下去,消息一旦走漏,大家就全得完。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逼迫裴寂找李渊摊牌。
刘文静找到裴寂,揪着裴寂的衣服警告说:你是晋阳宫监,居然提供宫女供客人奸淫,这可是死罪!再说,你是不是诚心想害唐公呢?是不是想拉着他给你垫背呢?一句话,唐公不起兵,大家全完蛋!本来裴寂心里就打鼓,经刘文静一说,心里更怕了,赶紧去找李渊摊牌:大哥,求你了,赶紧起兵吧!经过几天思考的李渊终于想通了,自己留在皇帝手里的案底太多了,指望皇帝的怜悯活命几乎不可能,而且也会让人耻笑,这不是李渊做事的风格。
自此,李渊下定决心:起兵!公元566年出生的李渊,到617年已经五十一岁了,有人一直强调晋阳起兵是李世民倡议,李渊响应,其实并不尽然,看待起兵这个问题,不妨对比一下两个人的年龄。
李世民十九岁,血气方刚;李渊五十一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龄。
李世民可以不管不顾,自己拍板,立即执行,反正所有的问题自己扛;而李渊呢,五十一岁的年龄容不得他有年轻人的冲动,不到万不得已,不到安全感尽失,他断不能盲动!对于李世民来说,起兵属于第一次创业,而对于已经走过大半辈子的李渊来说,这一次则是艰难的二次创业,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在年过半百的时候二次创业呢?现在没有办法,历史将五十一岁的李渊推到了风口浪尖,他要带领自己的子弟兵去争夺自己曾经誓死捍卫的隋室江山,历史,就是这么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