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妃之道全集 > 第三卷 贵妃生涯 第十八章 市井闲话

第三卷 贵妃生涯 第十八章 市井闲话

2025-03-31 02:06:23

弘历只是带着娴雅走在苏州城内的大街上,婉儿一定要跟着弘昼夫妇到寒山寺去玩儿也就遂了她的愿望。

王庆和雨芯等几个近身的宫女太监不远不近地跟着,人来人往间的热闹非凡丝毫不亚于京城的繁华,怪道有人会说是江南水乡。

这儿倒是热闹得紧。

弘历看着街边的各色店铺:等回了家,定然要在园子里也同样辟出一条苏州街来,也让咱们那些土包子开开眼。

哪有什么土包子,不过要真是园子里有了苏州街只怕皇太后瞧着也是欢喜。

皇太后就是欢喜看着多多的人吃饭,也喜欢热闹的戏文,上次传了内府的在戏台子上唱《刘二当衣》,甭提多高兴了。

娴雅笑道:只要能多陪陪皇太后也就好了。

嗯,额娘见见有了春秋多陪陪总是好的。

弘历点头,一个专卖首饰和胭脂水粉的小店吸引了弘历的眼睛:这些东西好像都是你们喜欢的,要是看中欢喜的就去挑上一两样。

总比家里的新鲜也就是了,只是比不得那些稀罕。

娴雅笑起来:那些虽说是精贵,总是比不得主子这份心。

说笑着,人已经走到店里看着琳琅满目的各色首饰脂粉。

拿这个玫瑰胭脂和桃花胭脂给我瞧瞧。

两只精致的粉盒看起来就惹人喜欢,两种迥异的颜色虽说是比不得皇宫里自制的精致繁琐,只是民间女子的颜色未见得会输给宫眷。

娴雅从来又是欢喜这种艳丽的颜色,修长的指甲指着柜上的胭脂盒子笑道。

这位奶奶好眼色。

掌柜一面恭维娴雅的目光,一面取出娴雅所指的两盒胭脂:这是小店百年精品,还是京里福晋们最喜欢的牌子。

娴雅笑笑,王府中的眷属多是因为自家的包衣和府下门人等多有孝敬。

所以用的各色脂粉和首饰倒是真比宫里要鲜亮得多,仿佛安安的几样心爱首饰虽不如自己所用的名贵,只是那样式和花样儿就是自己的比不了的。

那天还笑说,这几样只怕是先朝遗物。

这位奶奶好容貌,若用了小店的胭脂水粉只怕比那九天仙女还要标致。

店主瞧见弘历站在门外:门外那位可是您家老爷?嗯,是我们家当家的。

娴雅笑着回头看了弘历一眼。

好相貌啊,这可是大富大贵多子多孙多福寿的一位大爷。

店主笑道:您也是一副子孙娘娘像,只怕家中一定是子孙繁盛的。

您不止会做生意还会看相?娴雅笑道,弘历看见娴雅有说有笑也不知为了什么。

自己便走了进来:笑什么,这么久还没看中?笑这位掌柜的会做生意也会看相。

娴雅笑着攀住弘历的胳膊:爷要是有空的话,不如听听倒是有些意思。

弘历掸掸衣摆:还会看相?这倒要听听,我倒真没听说过有人看相挺准的。

一面说一面伸出自己左手的手掌递给店主:既是会看相,倒不如先给我瞧瞧手相。

那人笑着看看,几乎一个趔趄跪倒在地。

这是人主之像,尤其是手掌间的几条象征人生福禄寿的线位绝非是常人可及。

这位爷的手相小人不敢言。

几乎是颤抖着说出这句话,抬起头端详了一眼弘历的面相:只是目前还有些许烦恼,不过立马就会雨过天晴。

要是你说的不错,以后你这儿的东西我全包了。

弘历笑笑,指着娴雅笑道:这是我们家内掌柜的,利害得不成话。

你给我瞧瞧她的面相。

掌柜的不敢明目张胆去看娴雅,只是站在一旁偷偷看了娴雅两眼:您家奶奶可是个子孙娘娘像呢,又是个明事理知进退的贤内助。

也是个能够商量大事的内掌柜的,能有这样的夫人倒真是您的大福分。

很多年来弘历第一次听人说娴雅是子孙娘娘像,别的事倒是说的恰如其分。

只是这句话倒真不知是真是假了,至少对于弘历来说这话来得不算晚:还真是,不过我们家内掌柜的脾气不太好也是真的。

您这么说就是有失公允,只怕是原配夫人性情不好也是有的。

身边这位可算是好的了。

上人多半是会考虑利益更多一些,只是对于眼前这对看上去就十分相称不同于寻常人家夫妻的男女来说,这件事反倒不会考虑得太多。

弘历好像很多年都没有被人一句顶一句地说过话,就算是弘昼那种糊涂透顶的人也是不敢当面说出戳心窝子的话来。

就是有什么也是拐弯抹角的说话,最后传到耳朵里的只是早已变味的闲话而已:这话我会认真去想,你的东西好生招呼着,可不兴因为有人定下你的东西就开始糊弄人。

转脸看着娴雅:内掌柜的,可是看中什么欢喜的首饰。

一定叫人包了起来,咱们好走。

娴雅拿起一只镶嵌着石榴和松鼠的簪子问道:这是个什么讲究,仿佛见过什么人用过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意图。

能说给我听听么?这是子孙万代的意思,您瞧旁边还有只葫芦。

石榴就是多子,松鼠跟葫芦全是吉祥的意思。

这簪子倒是不赖,留着戴吧。

弘历反倒是掏出一个银锞子丢在柜台上:用心巴结差使,不要多言多语。

店家没敢多话,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接。

不过还好眼前这位还没说出身份如何,要不到真是不好做生意了。

只是这块金字招牌倒也真是不赖,至少以后就是贡品之一。

只要自己用心巴结,真的是家里人一辈子都不用发愁了。

后面总是有人跟着。

出了胭脂店,娴雅跟弘历一路走着:主子可是发觉了?就让他们跟着,等会儿咱们找地方吃东西去。

弘历笑笑:只要是进了饭馆,就能看出这些人究竟是做什么的了。

娴雅笑起来:倒是不知道今儿吃些什么好,早间婉儿跟着五叔他们出去的时候还在说要去什么鱼来着。

婉儿也不知道跟谁一样,吃东西没半分忌讳。

这次出来越发是把她酿坏了,只要是好吃的一定要吃进嘴里。

皇帝笑着看向娴雅:等回去了,只怕就没这么放纵了。

跟着主子出来倒真是能见不少世面,以后出来的时候多带些人热闹。

最好能陪着皇太后出来走走,让老人家也能见识一下外面海清何晏的景象。

也是让皇太后知道主子勤政爱民是有了大建树的。

这倒是个好法子。

两人说笑着到了前面熙熙攘攘的茶肆,点了一桌子茶肆的招牌菜很有御膳的样子。

主子,有信儿来了。

王庆手里拿着一封信跑过来:是傅大人送来的信报。

弘历随即剔开火漆,这是一封密奏。

信中写得满满的俱是那晚召见傅恒以后吩咐的事情,事关大局不得不谨慎小心。

弘历皱着眉,娴雅见状赶紧给他斟满茶水却不好递到他手里。

只是端在手里,随时等候他一声要茶就能递了上去。

看来,不能再留着了。

弘历将手里的信笺扔进桌案上熊熊燃烧的一品锅的炉子里,随即化作灰烬。

娴雅将手里的茶递到皇帝手里:瞧这一品锅只怕是好了,可以用饭了。

弘历转过脸看着娴雅:你阿玛如今是什么官职?我在家里,哪儿知道这事儿。

娴雅笑着给弘历夹了一块瑶柱:看着挺新鲜的,只是没有黑龙江的白鱼。

要不真的是一锅佛跳墙了。

若是有了白鱼,你还会陪着我一起坐着用饭?弘历看着她:你家里有几个兄弟?娴雅笑笑:都是没什么大出息的荫生,只是仗着祖宗留下一点俸禄银子不太出息也就是了。

要是能够有大出息,只怕早就出来了。

你们家都不急着出来?弘历喝了口暖汤:宝音的兄弟都快到了大学士了,芸嫣的也是总督。

你不能太差。

若是名不符实的话,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的好。

念点书,明点理也就是了。

娴雅笑起来:要是出来了,只怕会丢人。

这话出自真心?弘历身边的妃嫔家人大多是仕宦之家,真的只有娴雅家才是没有一个高官显贵。

好像当年的孝敬皇后家也是没有大官,除了例封后父为承恩公以外真是没有别的大恩典。

要是假的,我就不会这么说了。

娴雅自己端起粥碗喝了一口:这粥倒是也不错,虽然是白粥也是可口的很。

弘历看了娴雅两眼便不再说话,高芸嫣不止一次在自己面前有意说出自己父兄如何出息的话来。

虽说不是任人唯亲,况且高家在先帝朝时候。

高斌治理运河也确实有显著的功绩,虎父无犬子,而且高恒也确实为人伶俐小心谨慎这才一路平步青云。

哪知道居然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傅恒是乾清门侍卫出身,又是在咸安宫官学学得一手好文章。

难得的文武全才,提拔自然是应该的。

既然是椒房贵戚就该给皇帝争气,高恒没有争气却是丢尽了皇帝的脸。

这叫人如何能够饶得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