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那尔布家的。
胤禛看了眼跪在面前的娴雅:多大了?奴才是康熙五十七年生人。
娴雅低着头,皇帝脸上的笑意几乎可以听出来怎么跟别人口中传出来的皇帝很是不一样呢?康熙五十七年?!胤禛沉思了一会儿:不小了。
乌拉那拉皇后旋即笑起来:还小呢,要不怎么还没指婚。
胤禛转过脸看着皇后:不过是个把月的事儿了,前儿马齐跟那尔布都将两家的生辰八字送到钦天监去了。
这个是要合合才好。
皇后不着痕迹地一笑:也是膝下太单薄了,要是能有一个跟娴雅差不多年纪的皇阿哥该多好。
只怕是合不上的,可惜了。
不是一定要一般大小的才好。
有了些许年岁相隔兴许更加合得来。
胤禛的眼睛又一次落在看上去不是很大的娴雅身上:进宫陪着皇后说话,家里人都教过你什么?奴才的阿玛和额娘叫奴才叩请皇上和娘娘圣安,叫奴才懂规矩不能惹得皇上和娘娘笑话奴才不懂规矩。
娴雅微微一个蹲安:奴才不懂规矩还要娘娘教导奴才。
是个小大人了。
胤禛嘴角挑起一丝笑意:皇后,选秀女的事你多用心。
只怕又是忙得不能分身了。
哪时候不忙来着。
皇后笑起来:只是到了最后留牌子的时候,还是要皇上来看看。
这个可是一个人做不得主的。
到时候让熹妃跟着你去,裕妃也一起去。
胤禛倒不是十分在意这件事,皇后的话并没有错,要是给两个皇子选秀女不让皇子生母去只怕是说不过去的。
每次对于这些事总是怕给人留下话柄,从做皇子开始就在思虑这些事情。
只是这样殚精竭虑的做人做事还是被人说的不少。
好像说起来自己都是在为别人活着,只是这条路开始走了就没有回头路。
是。
那拉氏答应了一声,说是让两个人跟着去。
其实去了不过还是自己做主罢了,熹妃是弘历的生母,要不是为着生了个皇阿哥也不会从一个王府格格升到一宫主位。
裕妃跟熹妃一样,不过是裕妃的弘昼似乎没有弘历那样精明能干。
做事总是带着一股子说不出来的别扭。
朕还有事,先回养心殿去。
等会儿没事你到东暖阁来,朕还有话跟你说。
胤禛起身:一起用晚膳,你就不要单独传膳。
说是怡亲王有些咳嗽,让人送了刚刚进贡的贝母过去。
皇后陪着皇帝往外走,娴雅看这情形赶紧跟着出去。
一旁的宫女微微示意拦住了娴雅,果然总管太监高无庸和一班宫女太监离开帝后两人远远的。
娴雅马上立住脚没有跟上去,立在原地没有说话。
格格,万岁爷和主子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喜欢有人在旁边跟着。
掌事宫女悄悄笑道。
是,我记下了。
娴雅点头答应了。
胤祥那个身子总是两日好三日不好的,什么事都离不了他。
想起来就头痛。
捏着抽痛的额角,胤禛语气低沉似乎夹杂着无数的忧心。
那拉氏给皇帝笼好黑狐皮大氅:万岁爷身子也是刚好,有那么多事哪里还能操心。
胤禛握住她的手:好冷,出来多穿点。
那个娴雅不过是小了些,余下的倒是挑不出什么不好来。
到时再说吧,别想多了。
是,四爷。
皇后笑着目送皇帝上了暖轿,高无庸给皇后行礼后跟在暖轿后沿着西二长街离开永寿宫。
皇额娘吉祥!刚刚转身就听见请安的声音,扭头一看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还有福慧三个人都在雪地里站着。
放学了?皇后笑起来:都进去说话,这儿冷仔细着凉。
一面说一面牵着福慧的手进去:六十阿哥,你今儿手暖和得紧。
皇额娘手也暖和。
福慧笑嘻嘻地:肚子饿了。
好,进去吃点心。
皇后回头招呼另外的两个阿哥:都进去,这儿冷得紧。
要是白冻坏了可就招人心疼了。
几个大宫女估摸着阿哥们下学以后多半都要到永寿宫来,已经陆陆续续往膳桌上摆新鲜出炉的点心和热热的奶茶。
娴雅不知道该做什么,有些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看着宫女们摆东西。
姑姑,这是做什么?几位阿哥南书房下学以后要来给主子请安,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就先摆出来。
掌事宫女笑道:等会儿三位阿哥来了,格格就能见到了。
娴雅点头:我记下了,多谢姑姑教我。
明间外面传来阵阵说笑声,娴雅正在纳闷是谁敢在皇后寝宫里这么喧哗,往前走了几步发觉不妥又立住脚。
有些踌躇不前,正在观望着皇后已经携着一个肥白可爱的小阿哥一路说笑着进来。
皇后身后紧跟着两个年岁不相上下长身玉立的少年阿哥进来,不用人说也知道这就是皇帝膝下的四阿哥弘历和五阿哥弘昼:阿哥吉祥。
娴雅微微一个蹲安。
嗯。
弘历弘昼点头,皇后也不说什么只是让宫女们将点心依次放在膳桌上看着三个儿子吃东西。
今儿你们学什么了?皇后摸着福慧的头发,自从年贵妃去世以后福慧基本就是住在皇帝和自己身边,皇帝始终是不放心这个阿哥交给别人去抚育。
我学的写字,师傅说越写越好了。
福慧拿着一块萨其马慢慢咬着,笑嘻嘻地瞄着两个哥哥:四哥五哥,你们把自己背的诗告诉皇额娘知道啊!弘昼摆手:皇额娘可别问我,我还没全部背会呢。
弘历正在喝奶茶,听到这话赶紧放下手里的茶盏恭恭敬敬起身:皇额娘。
学得什么?皇后扭头看看娴雅,小姑娘站在身后看看弘历飞快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子只怕被人看见自己的眼睛。
弘历想了想:今天学的是皇玛父的御制诗集,讲得很细。
儿子只能领悟其中的意思,却是说不出来的意味。
那拉氏没说什么,每次问他们都是这样在说。
其实到了皇帝面前那就是大不一样了,尤其是弘历多半都是能够得到皇帝夸奖的人,至于弘昼,看上去不会或是不用功只是从没有因为自己读书不努力而挨过罚。
他是能够背得很清楚明白的,皇后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也没有觉得他们做得有什么过错。
至少在皇帝还是四阿哥的时候,九龙夺嫡的事情已经见得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