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今天绝对得你请我吃饭。
陈曦一把抓住谢小禾的胳膊,我实在太倒霉了,我……哪次见着我不是赶上你又碰上倒霉事儿了所以得请你吃饭啊?谢小禾甩开她手,翻了个大白眼,得了得了,你也歇歇脑子别编了,好歹节约点能量待会儿少吃点。
不是,我这次真的是太郁闷了,我我跟你说…… 陈曦急得再次抓住她胳膊。
谢小禾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照直朝前走,根本懒得理她。
这人被蒙一次两次叫心软,要是被蒙了十次八次还不长记性,那就叫白痴了。
今天我请你! 陈曦大喊一声,相当悲壮,只要你好好地听我诉苦!啊? 谢小禾一愣,站住,不能相信地瞧着陈曦。
难道山无棱,天地合,六月雪的奇迹,真的要发生了? 难道今天,陈曦吃饭的目的是为了诉苦,而不像以往,‘诉苦’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骗吃骗喝?新疆餐厅的大盘鸡和孜燃寸骨从来是谢小禾与陈曦共同的最爱,通常当这两个菜上来之后,饭桌上都有一段只听得到咀嚼肉类和啃咬骨头的声音的,却无任何说话声的相对沉寂。
而今天,陈曦竟然没有将嘴巴和舌头专著在吃上。
我们那个头儿,教学主任,简直就一变态。
我跟你说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萌萌说的!陈曦边说边加紧把大盘鸡里的皮条面尽可能地多储备到自己碗里,以防谢小禾趁她说话多吃多占,你知道萌萌那个人,多烦人的人她都不愿意往坏里想人家,能让她叫变态的人那该得到了什么程度。
干了啥伤天害理的事儿了? 谢小禾啃着一只骨头问。
他,倒是也没……陈曦稍微有点气短,但是很快没好气儿地道,废话,干伤天害理的事儿那就不是变态是流氓了。
这倒也是。
他就是那种恃才傲物到了极点,自恋到了极点,无时无刻不凌驾在别人之上,用踩别人而显示自己的优越的变态!陈曦在从头到尾添油加醋地描述了周明的所有恶行之后,激动地手握着一根啃了一半的骨头挥舞着,做了这样的总结陈辞。
谢小禾喝了两口茶,喝茶的同时心里在作着权衡与斗争,终于,她清了清嗓子,大量着陈曦的神色,小心翼翼地说,我觉得吧,你说的这个人他是比较不会体谅别人,也不太讲究教育的艺术,可是呢,她咽了口唾沫,勇敢地说,其实你不如这么想,他就是太认真了点,对你们要求严格,这个,其实也不是坏事,这毕竟医疗行业性命相关呀。
当然他不该讽刺挖苦你,他应该语重心长地谆谆教导你……我靠! 陈曦啪地把手里的寸骨丢到桌上,你以为你是思教处主任吧?我就是说啊,这……好吧,就算我对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没有爱,有我的问题,那萌萌哪?那个是太过分了。
谢小禾点头,陈曦继续啃骨头,过了有两分钟,听见谢小禾说道,可是,你不也背后说过, ‘毕竟是个美女,对形象有时候爱惜得有点过分’了吗?那要我我也觉得,就算没想到要进手术室,是要去病房……这这,大早起的睡不着觉的话,可以多看两页书,没事洗什么头发啊?谢小禾说完这话条件反射地用手在脸前挡了一下,果然在这一秒钟手腕被一块鸡骨头砸中。
她了解陈曦——但凡‘她的’,包括她的习惯,她的身材,她的长相,她的爹妈,她的朋友……都是可以自己极尽刻薄地挖苦,别人但凡说上半句反面意见那是一定要老羞成怒的。
你可真不愧是在我党宣传喉舌工作了小半年!谢 小禾被鸡骨头砸中的同时听见陈曦冷笑着说道,这一开口话整个一主旋律。
而且那思想觉悟都透着跟中央一个方向,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艰苦朴素!留什么长头发呀?你有理讲理干吗人身攻击行业攻击啊?谢小禾咣的一声手连带手里的瓷勺拍在桌上,对陈曦怒目而视。
陈曦话一出口稍微有点后悔。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老一代革命家谢续高的孙女,谢小禾耳渲目染地从小就对我党的新闻事业充满着崇敬和向往的情绪,更是在三年前父母弟弟都去了美国时候不肯去,坚定地要把做一个无冕之王的理想进行到底,陈曦所能记起来的10多年来但凡跟谢小禾呛过的几次都是因为自己对中国新闻媒体的‘恶毒攻击’。
陈曦判定谢小禾真的火了——对于她正经特待见的女孩——不多,大约也就叶春萌和谢小禾俩个特理想化,也有着一样的幼稚的倔强的姑娘。
于是她决定让步。
陈曦转了转眼珠,然后嘿嘿干笑了两声,伸手过去拍了拍谢小禾按在瓷勺上的手,轻点儿,这瓷嗒。
不是你跟食堂吃饭用的钢勺。
砸坏了还得赔人家。
谢小禾对着陈曦骤然变得似乎什么都没发生的,乐呵呵的脸,对于自己尚且愤怒的情绪一时还没下来台,皱眉说道,我可能不了解所有具体情况,但是听起来我真觉得……对对对对,陈曦帮她把茶续上,我本来很怒,但是现在一下明白啦。
你是一新闻工作者,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它已经渗透进你的血液里了。
虽然在面对朋友抱怨诉苦希望得到点点安慰这种无关职业范畴的事情,也忍不住拿出来了职业操守。
我虽然很不舒服,但是理解。
谢小禾此时倒是不好意思了,挠了挠头,我也是瞎较真,这真不好。
咳,你们这老师也是,有话不能好好说啊,干吗非得讽刺挖苦呢?陈曦连连点头,就是,我确实不够严于律己,但是你看,我们萌萌,她对职业的崇高感情简直可以跟你一拼的。
这怎么着也不该遭受这样摧折啊。
所以,我就是觉得,着位老师他根本就是忍不住地炫耀自己的优越感嘛!谢小禾瞧了瞧她,不再说话,专心地啃骨头。
咳,其实,这老师变态不变态的,我都也就罢了,你说我从小又不是没挨过骂——再说,这俩天被逼得疯狂看书背图谱查资料,你还别说,这临床的东西就是挺有意思的,我最恨这个变态的是,陈曦停了一会儿,然后握拳换捶了下桌子,咬牙切齿地说,他竟然把我和刘志光分在了一组。
从今往后的2年,我都要跟那团糨糊一起转科,一起值所有夜班,一起上手术,一起操作配合,可能有时候还要合作写报告,我……陈曦说到此,简直就要流泪了,谢小禾觉得这么多年,没见过如此沮丧绝望的表情在鬼灵精的陈曦脸上出现过。
陈曦把脸埋到手心里,半晌才带着哭音地说,这实在是太他妈的让人痛不欲生了。
谢小禾半张着嘴巴,愣了好一会儿才问道,这个人比变态老师还糟糕?实话说他人不错,简直算得是个好人。
反正心眼比我好得多了,可是…… 陈曦连连摇头,脸更加苦了,但是这个好人好像跟我不是一个星球的人一样,而且他又窝囊又倔,又完全没法交流…….我真是要给逼疯了。
第二节刘志光比同班同学都大两岁。
他小学毕业那个暑假跟同学一起去玩出了车祸,当时经过一番抢救脱离了危险,但是医生跟他父母交代,他腰椎处的伤,手术无法恢复,他从此将会下肢瘫痪 。
听到独生儿子将终生与轮椅为伴,他父母顿时觉得天昏地暗,一时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志光爸爸所教书的县中学的校长带着几个同事前往医院去慰问,听得这个状况也不禁跟着着急难过,却不知道能帮什么样的忙,只嘱咐他不需担心工作,自然会安排人替他代课;过了两天,校长再又急火火地跑来跟刘志光的爸妈说,他在市里工作的儿子周末回家,他说起刘老师家里出的这个事情,儿子说,现在北京的专家在市医院交流呢,其中就有全国最厉害的骨科专家,说单位里一个同事的妈妈腰那里长了个大瘤子,压迫着脊椎管还是什么,总之是走不了了,市医院的大夫都觉得没法治,结果跟北京的专家一交流,嘿,专家说可以做,还真的就跟市医院的医生一起合作,手术做得很完美,现在老太太已经出院,并且可以行走了。
大家都说,北京的那个老专家,就是个神医!校长说, 我已经让我儿子托人帮着挂了号,虽然不知道老太太的状况跟志光的状况是不是相似,但是有一线希望,就得为孩子试试,不是吗?志光爸爸当即就管志光的主治医生要来了病历复印,带着赶长途车坐了200里赶到市里。
他临上车之前老校长又匆匆赶来,强把一个纸包塞在他手里,说,老刘这么多年你是什么为人什么品性,所有人都知道,大家有时候有点这个那个不和,可是在心里是佩服的;出了这事,就不说什么了,这是全校上下的一点儿心意。
这个事上,你不能死脑筋,社会就这样,咱们为了孩子,不能跟它置气。
志光爸爸瞧着眼前头发微秃的老头,他因为紧赶着过来,人又胖又上了年纪,赶得气喘吁吁,满脸油汗。
他握着手里那个纸包儿,给眼前这个平时自己总觉得太圆滑,不够有原则,当面顶撞背后牢骚不知道多少次的老上级鞠了个躬。
北京的那个专家姓魏,50多岁的年纪,小个子,说话慢条斯理,笑容特别和蔼。
魏大夫看了病历和片子,听他描述了情况,沉吟了好一会儿,抱歉地说,没见着病人,我没有把握;志光爸爸拼命地往魏大夫的手里塞,哽咽着道,求您再仔细看看,您再仔细看看。
求您。
孩子才12,瘫了,这辈子就彻底完了。
孩子才12啊。
想起这多年的许多事,万般滋味皆在心头,志光爸爸再也忍不住 ,这个平时被别人称为‘又酸又臭又硬又硌’的‘茅坑石头’竟然对着一个陌生人扑通一下跪了下去, 泪水如泉涌,把老校长给他的那个纸包往魏大夫兜里塞, 哽咽着说道,大夫,我这十多年,都本本分分地做人,党和国家让下乡就下乡,让扎根就扎根,别人想方设法回省城,进市里,我老实巴交地扛锄头扎根乡村,早年当乡村教师,从三年级教到初二,语文数学和物理,我对得起别人的娃娃,就是没给自己的娃谋过啥。
现在到了这时候,想给他谋条生路也没本事了。
他边说边流泪,说到后来哽咽不成声,我除了给您磕头,是真没别的法儿了。
他说着就真的磕下了头去。
这样的情形,魏大夫三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绝对并不陌生。
大多的时候,他只能带着些许的歉疚和遗憾拒绝。
他瞧着志光爸爸黄瘦憔悴的脸,脸上纵横的泪水,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问了句,从这儿到县医院要多久?长途车一天两班,得4个小时。
魏大夫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别说还没见着病人,只要手术没做,没完全恢复,我都不能说我一定可以帮上孩子。
但是碰见了就算是个缘分。
这样,今天在这里上午的门诊完了,下午我还有个会,4点多钟能结束;到时候我想法找个车子,跟你一起去看看这个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他说罢把那个已经被志光爸爸手心的汗水浸得半湿的纸包又塞回他手里,笑呵呵地道,收好了,你有用钱的地方呢。
先别想这些个。
我可没把握能治好孩子呢。
那天魏大夫赶到得县医院已经天黑了,他看了志光,做了些检查,又跟他的主治大夫交流了一番,然后要了志光爸爸的联系方法,说,我回去跟几个同来的同事讨论一下,尽快给你消息。
说罢,他又连夜赶回市医院了。
他在这里安排很紧,第二天,还要跟市里各个医院的专家座谈和做两台手术演示。
第二天中午魏大夫就打电话到了县医院,直接跟他们的科主任谈,能否由县医院出辆救护车把志光送到市医院,他说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做这个手术,二次手术之后,我认为这个孩子完全恢复的可能超过百分之八十。
我们值得尝试,可以把这个手术作为一个示教手术。
刘志光的父母一直跟他说,他是个‘有福命’的孩子,命里碰见了大贵人。
魏大夫就是他的贵人。
不,他是他的恩人。
魏大夫亲自为他联系转到市医院,并且主刀给他做了二次手术,那个手术,他们市有很多医院的骨科主任都去观摩。
那是一台在该市,被同行带着无限的佩服,津津有味地谈论了不知道多久,后来记到了市医院骨科教学的讲义里的手术。
志光父母觉得欠了人家一个大恩德,心里特别放不下。
在当时,他们全心都在焦灼的担心中,来来去去转院手术,混乱而又担惊受怕,并没顾上特别地感谢魏大夫。
况且魏大夫在志光爸爸几次想要把全校老师凑的钱塞给他的时候,老是笑呵呵地说,等孩子站起来了,再说。
志光站起来了,又能走又能跑了之后,魏大夫早就回北京了。
原先他们只知道魏大夫是北京的‘专家’,后来才听市医院的主任说,你们孩子真是命好,这可是全国甚至亚洲骨科界都有名的‘魏一刀’呀! 总有人问起,他们最终送了多少钱的红包,又或者是不是认识什么了不起的人,能让魏一刀为了个病人一天来回赶400多里山路,再亲自帮忙安排,再亲自做这个手术。
他每次都老老实实地说,是魏大夫好心,咱们什么好处,都没给人家。
连大家凑的那个红包,人家都没收。
很多人不信,更有人说,原来不知道魏大夫是这么牛的大夫,人家是嫌少吧?就你这个脑袋,才觉得好心能顶大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