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重光门,首先映入眼帘便是院中的台基,台基的后面是非常宽敞的正厅,也就是所谓的孔府大堂。
当年,衍圣公就是在此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申饬家法族规的。
厅堂共有五间,进深三间,均为灰瓦悬山顶,檐下为交麻叶斗拱,极具明代风格。
在厅堂的正中央是绘有流云的八宝暖阁,正中间摆放着一把太师椅,椅子上铺着虎皮,椅前为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印盒与签筒等物品。
正厅的后面是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
除了悬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两块大匾外,旁边还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有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碑和九桃图、松鹤图等石碑。
这些都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与其母、其妻前往北京为慈禧祝寿时所得到的赏赐。
二堂的后面是一个不大的庭院,院中有两棵挺拔的苍桧,在六个石雕盆内各立着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院子的北面是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关系亲密的官员与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
过了三堂便来到孔府的内宅,也称为内宅院。
想进内宅需要过一道禁门——内宅门,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
但是,为了保持内宅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设有两种传事的差役:差弁和内传事,共有数十人,轮番在门旁的耳房内值班,以便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
通过孔府内宅可来到处于整体建筑最后部分的孔府花园,此花园虽然又叫铁山园,但园内并没有铁山,只是在花园的西北隅有形似山峰的铁矿石。
据说,铁矿石是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移入花园的,他从此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据记载,孔府花园修建于明代的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是在重修、扩建孔府时修建的,由长沙的李东阳(公元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明长沙府茶陵州人,当时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负责监工设计。
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而成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他又帮助衍圣公扩建重修了孔府和整修花园,并从各地运来奇石怪岩、名花奇草使孔府花园更为壮观。
如今的孔府花园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水榭、花坞、喷泉等景观,还有乘凉花厅、水中石岛、赏月凉台、读书坛屋、敬花神的石坛等。
最为奇特的是,园内有一株400多岁的柏树,此树共有五枝,中间生有一株槐树,所以被人们称为五君子柏、五柏抱槐,有诗称赞: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
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
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
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二、孔庙孔庙又叫文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
由于历代王朝都极为尊崇孔子,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的孔庙。
在众多孔庙中,尤以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时代最早。
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城正中,共有殿庑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代及民国时期,是极具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属于中国现存最大的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关于孔庙的修建,史书中写道: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将他的三间旧宅改建成了祠庙。
大约在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奠孔子墓,同时加封孔子的九世孙为奉祀君孔庙,让其代表国家祭祀孔子,从而开创了历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先例。
汉代以后,历代的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不断的追谥加封,同时也不断的翻修扩大他的祠庙,使得孔庙的规模越来越大。
宋天佑二年(公元1018年),孔庙的殿堂廊庑达到了360间,成为了与王宫相仿的庞大建筑群,历代皇帝来到曲阜后,都要在孔庙举行极为隆重的祭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