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8)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8)

2025-03-31 02:07:58

享殿的后面是孟子墓,墓高约6米,底部横约20米。

墓穴的前面有一块巨碑,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孟子第七十代孙孟广均所立,碑文为亚圣孟子墓五字,字迹遒丽温雅、肃穆端庄。

石碑的前面设有供案、炉、瓶等石器。

墓穴与享殿的周围种植着众多树木,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肃穆而幽雅。

孟林内现存历代的碑刻10余幢,包括创建碑一幢、墓碑一幢、增设祭田记碑一幢、重修碑九幢,上面详细记载了孟庙、孟林的建造与增修扩建情况。

其中的《新建孟子庙记》碑为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所立,是北宋的著名学者孙复撰书。

目前大多数碑刻保存在孟子墓前和享殿内外。

第三节济宁颜庙、武氏祠与太白楼济宁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

远古时期,这里就散布着众多原始村落。

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被称为任国。

秦统一中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

五代时期改称济州。

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保安宁。

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解放后将济宁改称为济宁县。

一、颜庙颜庙位于曲阜城北门内,与孔府后花园隔街遥对,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祠庙。

颜庙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字子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称。

孔子称赞他……不迁怒……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公元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唐太宗尊颜回为先师。

公元73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兖国公。

公元1330年(元文宗至顺元年)加封为兖国复圣公。

此后,颜回被尊称为复圣,颜庙也被称为复圣庙。

据《陋巷志》(以春秋时期鲁人颜回所居陋巷地名命名的志书,是以圣贤家族历史为对象的专门志书。

古本《陋巷志》始修于明朝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507年,全书八卷)记载:在陋巷颜回故址上建庙,是从汉高祖刘邦东巡祭孔子同时祭祀颜子时开始的。

到了金代,颜子庙坐落于鲁国故城东北角。

元泰定三年,旧庙因残毁不堪,迁于陋巷故址重建。

后经明、清时重修与扩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颜庙占地85亩,为五进院落,有殿、亭、门、坊共159间,分东、中、西三路。

主要有复圣殿、陋巷井、复圣庙坊、乐亭、复圣门、归仁门、仰圣门及碑亭等建筑,均为元代所建。

其中的复圣殿在仰圣门内,是庙内的主体建筑,高约1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绿瓦飞檐、彩绘斗拱,前檐下有四根浮雕盘龙石柱,雕有龙凤、花鸟。

殿内供奉着颜子塑像,两庑为颜氏名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等人的塑像。

西路是颜回的父亲颜路的塑像。

此外,庙内有金代至清代的碑刻53块,包括元朝所立的大元敕赐先师充国复圣公新庙碑和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词碑。

两碑均用古蒙古文与汉文对照刻成,记述了当时加封颜回及其父母的情形。

颜庙四周红墙环绕,院内柏桧挺拔、辉煌壮丽、气势磅礴,如今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武氏祠武氏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帝时期,是汉代祠堂和墓地,全石结构,旧时称为武梁祠或武氏前石室和左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