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10)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10)

2025-03-31 02:07:58

据现存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曹元的《二贤堂碑》碑文记载:济州判官赵义甫乃于南城之巅,东太白楼百步更筑堂以像二贤。

证明当时的太白楼早就在南城墙上。

根据作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的《重修李白酒楼记》石刻碑文记载:把太白楼建到南城墙上者为冀德芳。

当时的冀德芳是朝廷中书右丞,太白楼是他来济宁担任济宁监州时建造的。

按《元史·河渠志》记载:至元二十年(1283年),京杭大运河改线东移工程开始,新河道途径济宁市区,正好经过城东门的青莲胡同附近。

冀德芳作为济宁监州,为了运河这一大工程的顺利实施,便把太白楼移建到济宁最显著的位置——当时的南城墙上。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白酒楼重建,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时以谪仙的寓意,在南城墙上依照原楼的样式进行了重建,同时将酒字去掉,匾额名为太白楼,此事在《济宁州志》中有记载。

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人们又曾对太白楼进行了数十次重修。

今天的太白楼是195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在旧城墙上重建的。

它连同台基共占地4000平方米,两层建筑,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样,高20余米。

二层檐下正中悬挂扇形太白楼楷书匾额,楼上正厅的北壁上方镶有诗酒英豪大字石匾,下面镶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等三人的全身阴刻三公画像石。

楼的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厅壁记》、乾隆皇帝《登太白楼》和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等60余块碑碣。

楼的东北角有李白书法真迹壮观碑,每字两尺见方,写得洒脱飘逸。

楼内还摆放着李白《清平调》手卷和诸多文物。

墙上是《李白生平事迹图文展》,分为十一个部分:徙家中亚生于碎叶;长于江油大器初铸;仗剑去国外出远游;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占籍东鲁置产汶阳;探奇东蒙躬耕田园;不畏权贵戏谑谄官;养亲访友鲁女称贤;安史之乱易装南逃;老归石门尚有遗愿;痛死当涂奈何苍天。

1987年,济宁市在太白楼建立了李白纪念馆。

第四节梁山水浒遗迹——宋江寨和杏花村梁山古名良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由4峰和7支脉组成。

山势险峻,四面绝壁,周围为广阔的湖面。

汉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汉文帝的次子梁孝王曾到良山打猎,死后葬于此地,得名梁山。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安营扎寨,凭着水泊天险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声震天下,此后取名水泊梁山。

后来,随着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流传,水泊梁山名声大震。

如今,水泊梁山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

其南部以山为主,包括梁山、凤凰山及其相邻的景点,为梁山景区;北部以东平湖为主,其中包括腊山、昆山等,为水泊景区。

景区内古迹遍布,登山的摩崖上刻有水泊梁山4个大字,紧接着是范曾的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和费新我的草莽名山,其中 山字是用3个人字叠加起来的,下边还有四点水,代表水泊梁山的众好汉。

水浒寨的大门上方悬挂着匾额,上书水浒寨3个大字,两旁楹联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为中国雕塑大师刘开渠的力作。

进入山寨,分别是黑风口、断金亭、忠义堂等建筑,特别是忠义堂的匾额,为刘海粟大师所作。

由于他当时已是90高龄,所以落款为百岁开一。

门的两侧分别悬挂着朱红木牌,上面是著名书画家张仃所写的常怀贞烈常忠义,不爱资财不扰民。

除此之外,山上还有众多石刻题词。

比如:宋代李周逊的东登翠岭暮春天,莺舌如簧隔柳烟,梵宇清虚幽玩处,奇花千树绕金田;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废书而长叹,燕青是可儿,名虽蒙浪子,不犯李师师;书法家王学仲的满川水泊梁山青,落草投荒聚义厅,剑光刀影呼啸处,英雄自古藐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