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昆嵛山上道教遗址遍布,是一座天然道教博物馆。
如混元殿、众仙坟、老君庙、卧仙石、会仙桥、玉皇阁、聚仙台、东华宫、三清殿等,至今香火不断。
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进一步体现了古、秀、奇、幽、俗的特色。
昆嵛山不仅古老神奇、秀丽多姿,而且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政府加大开发力度,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目前已推出泰礴顶、烟霞洞、九龙池、岳姑殿和无染寺等5个旅游景区,数十个旅游景点,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六、人间仙境:蓬莱阁蓬莱阁位于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宋代,原本是一幢单独的阁楼。
明朝年间,官府在附近增建了一批建筑物,通称蓬莱阁。
清代,蓬莱阁再次修缮扩建,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坐北朝南、双层木结构、绕以回廊,并由蓬莱阁、吕祖殿、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建筑组成的蓬莱阁,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到了189万平方米。
由于居中的主体建筑蓬莱阁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再加上当地海水浩淼、云雾变幻,有仙阁凌空、海市蜃楼、渔梁歌钓、日出扶桑等十大胜景,还有秦始皇访仙求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所以这里始终带有浪漫的神秘色彩,被当地人称为人间仙境。
走近蓬莱阁就可发现阁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清代书法家铁保书写的蓬莱阁三个大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
蓬莱阁内供奉着三组神仙塑像:第一组塑像是东海龙王敖广的龙王宫;第二组塑像是海神娘娘林默的天后宫;第三组塑像是八仙聚居的蓬莱阁大殿。
蓬莱阁风景优美,自古就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阁内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断碣、碑文、石表等比比皆是,最为有名的应属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乃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
据说:冯玉祥将军与李烈钧先生等人在1939年曾经游览蓬莱,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众人都不满蒋介石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
李烈钧先生游到兴处,挥毫写下了一幅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然后让冯将军题横幅。
冯玉祥略加思索后写下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
后人为了感念他的爱国豪情,将碧海丹心刻成石碑用以存留。
除此之外,蓬莱阁后壁上还刻有海不扬波四个大字。
据说此字创作于1840年。
当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兼办海防。
有一天,他登上蓬莱阁,放眼远望广阔无际的大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4个字,以此表达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日舰的炮弹在海战中击中蓬莱,海不扬波的不字被炮弹击中,只剩下了海扬波三个字。
后来有人又将不字添上,这才是我们所看到的海不扬波。
蓬莱阁的下方有一座水城,名叫蓬莱水城,据说始建于宋代,当时称刀鱼寨。
元末明初,北方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于是明朝政府在刀鱼寨的基础上开设水闸,将海水引入其中,并修筑土城,取名叫备倭城。
土城共有南北两门,北门叫水门,门上有栅闸,可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门为振阳门,与陆地相连,可方便车马行人出入。
明代后期,统治者又用砖石堆砌墙面,并在东西北三面增筑炮台,以控制附近海面,且这种建筑规模、风格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