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2)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2)

2025-03-31 02:07:58

历史上蒙山的道教非常兴盛。

早在五代时期,后晋水部员外郎贺亢曾在蒙山修道;宋宣和元年(1119年),蒙山玉虚观的住持贾文被宋徽宗召见,并赐予度牒、紫衣;明清时期,蒙山清虚观归属全真道华山派,与道教天下第一丛林的北京白云观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道教活动给蒙山留下了多处宏殿重阁,增添了钟响磐鸣的神秘气氛。

1994年,蒙山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第二节齐鲁古寺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重镇,但并不缺少佛教文化的身影。

因此,历城神通寺、长清灵岩寺、崂山华严寺、青岛湛山寺、枣庄甘泉寺、莒南卧佛寺、大泽山智藏寺等寺庙就具有了非常特殊的地位,成为齐鲁文化长廊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一、历城神通寺神通寺起初称朗公寺,位于山东省历城县青龙山麓,是古代名刹,大约建于东晋初年,开山祖师是高僧朗公禅师。

据资料记载:公元351年,朗公禅师来到山东,发现泰山北麓的谷峰高险、水石宏壮,便在此创建寺院、弘扬佛法。

隋朝年间,朗公寺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传隋文帝杨坚因出身寒微,父母早逝,等即位做皇帝后,曾多次求访其母亲的族亲,但始终没有音信。

后来在梦中受佛祖点化,得知其母族亲在济南郡,急忙派人寻访,果然找到了母亲的侄子与堂弟。

于是,济南郡的朗公寺就被赐封为神通寺,寺院也得到了扩建。

据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神通寺住持德云和尚碑记载,该寺在金末已荒废不堪,经过德云和尚十余年的苦心经营,终于达到了殿宇、廊庑、库厨、僧舍等60间的规模。

此后的数百年间,由于社会动荡及战乱祸及,神通寺几度兴废。

如今,该寺遗址上仅存数座古塔与墓塔林——四门塔、龙虎塔、墓塔林与送衣塔等建筑。

四门塔:位于寺院的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61年),是一个全部用青石块砌成的单层塔,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佛塔。

塔的正面为正方形,每边长738米,通高约15米,每面各开一扇较小的拱门,因此称四门塔。

塔的外墙厚约80厘米,上部略向内收。

塔身上部用5层石板叠砌出檐,檐上又用23层石板层层收进,从而形成截头方锥形塔顶。

中央置方形须弥座、山花蕉叶和相轮,与云岗石窟中浮雕塔刹形制相同,显得古朴深厚。

塔的内部有一个方形的塔心柱,由石块砌成,立于石墩之上,柱前的四面各有一个圆雕佛像。

佛座上原有东魏武定二年(544年)杨显叔造像记与唐景龙三年(709年)尼无畏等造像记,后来遭到毁坏,现存造像记为据题记拓片重制的。

根据造像记的内容得知,佛像并非与塔同时建造,而是后人从外地移来或补刻的。

佛像的面部表情极为生动,衣纹流畅飘逸,是我国早期石雕佛像中的佳作。

龙虎塔:位于四门塔的西北侧,由于塔门雕有龙虎而得名。

龙虎塔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建筑风格来推断,塔基与塔身大约建于唐代,而塔顶则是补建于宋代的。

龙虎塔高约108米,三层须弥座塔基由石头砌成,上面有覆莲、雄狮、伎乐等精致浮雕。

塔身由四块长方形的石板叠摞而成,每面均有辟火焰形券门,上部雕有龙、虎、佛、菩萨、力士、伎乐、飞天等纹饰。

室内方形塔心柱的每面均有一尊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