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5)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5)

2025-03-31 02:07:58

灵岩寺依山势构筑、参差错落,隐现于群山环抱之中,掩映在云霞烟树之中间,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三、崂山华严寺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麓,原名华严庵,也称华严禅院,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有房屋120余间,是四进式的院落,为崂山规模较大的佛教庙宇,因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而远近闻名。

1931年,沈鸿烈(公元1882—1969年,字成章,湖北省天门人,曾担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寺。

据考证:华严寺由明代御史黄宗昌(生卒年不详,字长倩,号鹤岭,今山东省即墨人)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后出资修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建成。

庙宇依山势修建,为阶梯式院落,布局严谨、宏伟典雅。

第一代住持是临济宗传人——慈沾法师。

华严寺中的大殿为斗拱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塑像,东西两廊为禅堂。

由大殿的侧门拾级而上,便来到后殿,殿内供奉着观音造像;后殿两侧为祖堂,里面供奉着本寺的第一代住持慈沾禅师;东北角是西式的小楼,共有五间,院内种植着桂花、牡丹等,环境十分幽雅。

藏经阁呈方形,高约82米,阔约138米,深约8米,修建在4米多高的山门上,阁中央立着四棱形的石柱,屋顶为木构架重檐歇山式。

四周的游廊相互贯通,外檐由木柱撑顶,檐角的纹饰为嘲风(龙生九子之一,为殿角走兽,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两端的纹饰为螭吻(又叫鸱尾、鸱吻,龙生九子之一,通常用其作镇邪之物,用以避火)。

阁内藏有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的《大藏经》一部;元代人的手抄本《册府元龟》一部,共142册,1000卷。

此外还有条幅、画像等。

华严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围墙环筑,是珍藏寺中历代住持遗骨的地方。

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就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塔身被两珠苍松缠绕,因此被人称为松抱塔,可惜得是,松树于20世纪60年代枯死了。

砖塔对面的石塔为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处。

相传:善和的俗名为于七,是农民起义领袖,在兵败后出家为僧,圆寂后便葬于此墓中。

华严寺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古朴典雅,气势雄伟,经山东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现已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

四、青岛湛山寺湛山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太平山东麓,占地约23亩,是青岛市唯一的佛寺。

湛山寺是为追念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公元1545—1623年,法名德清,字澄印,今安徽省人),由当时的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居士与佛学家周叔迦共同发起,并由现代名僧倓虚法师主持创建。

倓虚法师(公元1875—1963年)是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

他在担任湛山寺住持的第二年(公元1935年)便于湛山寺开办佛教学院,但并没有弘传天台宗,而是主张兼收并蓄,在各宗之间取长补短。

因此他请慈舟、弘一法师等到湛山寺的佛教学院讲学弘法,使得湛山寺成为当时著名的佛教学府。

1934—1945年,倓虚法师担任湛山寺住持达11年,并全力建设和苦心经营,建成殿堂、经楼等十余座,皆为五脊歇山古宫殿式,全寺的占地面积达到150亩。

文化大革命期间,此刹被部分毁坏。

198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拔款对湛山寺进行全面整修,修复后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