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九章 巍巍泰山(27)

第九章 巍巍泰山(27)

2025-03-31 02:07:58

西入神仙宫,金楼长廊道。

给我以仙药,说是天神造。

教我服此药,养精又补脑。

寿命如盘石,长生永不老。

驱车篇驾车赶老马,来到泰安城。

神奇泰山高,五岳享尊名。

周遭建标志,共有十二享。

山间涌泉水,玉石光晶莹。

山巅南望吴,西看太阳神。

灵魂归于此,死者泰山奔。

帝王承天命,封禅靠功成。

历代皆如此,《礼记》有规循。

祭文有长短,都在颂德行。

封禅七十们,黄帝独仙灵。

吃霞喝仙露,羽毛披在身。

起脚行空中,直升上天庭。

年寿同神仙,不死永长生。

诗中的清晨游泰山、驾车赶老马,来到泰安城都表明他曾经到过泰安,登过泰山。

曹植晚年,在曹丕的迫害下,境遇日渐恶劣,心境也日趋苦闷,仿佛活在人间地狱一般。

因此,自由的天堂成为曹植向往的地方,《仙人篇》也成为赞颂泰山神仙的著名篇章:仙人揽六着。

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

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

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

九州岛安所知。

韩终与王乔。

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

轻举凌太虚。

飞腾踰景云。

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薇。

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

双阙万丈余。

玉树扶道生。

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

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闲。

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

进趋且徐徐。

不见轩辕氏。

乘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

与尔长相须。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与泰山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盛唐大诗人,生于河南巩县,是与李白同一时代的天才诗人。

他沉郁顿挫、骨力遒劲、气势宏阔的诗风堪称盛唐诗歌的典型代表之一,被人们誉为诗圣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创唐代诗歌的峰巅。

杜甫的一生是饱受苦难、苦苦追寻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困顿和潦倒中度过。

青年时期,杜甫曾在山东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将此称为快意八九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曾多次攀登泰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有关泰山的诗篇。

公元736年,杜甫前往东都洛阳考进士不中。

由于父亲杜闲正担任兖州司马,生活条件较好,他便开始了第一次齐赵之游。

当时泰山属兖州管辖,杜甫来到齐鲁之地,深为这里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雄伟的泰山所折服。

于是,他与诗人苏源明相携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大约公元740年,杜甫第一次登上泰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将泰山从鬼魂、神仙、封禅等迷雾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标志,是关于泰山风景的开创性诗篇,还泰山以自然美的本色。

游玩泰山后不久,杜甫离开山东返回洛阳。

这次他的齐赵之游历时约5年。

杜甫的第二次齐鲁之游是于公元745年开始的,持续了约1年时间。

在泰山南北、汶河之畔,杜甫与李白、李邕、高适等文坛巨匠聚集一堂、高歌长吟,使得这次聚会成为文学史上千载难逢的盛会。

杜甫与诗友们在泰山的游览活动,留下了气象高华、风神俊逸的诗章,给泰山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使泰岱生辉、齐鲁增色。

盛会以后,杜甫前往临邑(今德州临邑县)看望担任县令的弟弟杜颖,李白则南返任城,李邕与高适相伴西游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