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5)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5)

2025-03-31 02:07:59

在泰山地区,煎饼的吃法也很有讲究,那就是不能空口吃煎饼,必须卷着其他食物一起吃,比如卷肉丝、卷油条、卷豆腐、卷海带丝等,而且只要是能想到的,几乎都可以用煎饼卷着吃。

最为经典也最为普遍的吃法就是用煎饼卷大葱。

将一张煎饼对折几下,抹上一层豆瓣酱,放上几根大葱(只要葱白),然后用煎饼卷起来狠狠地咬上一大口,那个香味就甭提了。

由此有了吃煎饼,卷大葱,香喷喷,赛油饼的民谣。

4糖酥火烧糖酥火烧又叫龙桑寺火烧,形如满月,黄酥油亮,虽与月饼极为相似,但内容却比月饼丰富。

其外观焦而不糊,闻着香气诱人,入口酥而不碎,醇香可口,酥、香、甜俱佳,系商河(地名)的传统名吃。

据说:糖酥火烧最早由商河县龙桑寺附近的谢姓点心铺创制于清朝初期,那时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吃得起。

它主要以面粉、油和糖为原料,制作时先将适量面粉放入锅中,用油煎炒,煎炒好之后加入香油等调料拌匀,此为酥。

接着将部分面粉用温水和好,稍饧片刻后擀成饼,抹上酥,卷起来,再抻拉成长条,切小段,制成多层皮,最后包上糖馅就算制好了火烧坯。

接下来是烤制。

糖酥火烧是否酥脆、香甜、美观,与烤制有很大关系。

早些年,人们使用的烤炉非常别致,下面是支起的大平锅,锅上面有一个铁锅盖,锅盖上是呈三角形的三个铁鼻,可以用来拴三根铁链,以便将铁锅盖吊起,而且吊起的铁锅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平锅上面自由移动。

接下来将木材劈好,放到锅盖上面点燃,然后将部分木炭火取出放在平锅下面,要连续添加,以保持锅面的温度。

最后将做好的火烧坯放到平锅上面,然后移动锅盖使其压在平锅上,将火烧加在中间,同时使火烧两面受到烘烤。

对于糖酥火烧的烤制火候,必须拿捏得非常准确,火太旺容易烤糊并夹生,火太弱则烤不出脆酥的火烧。

建国后,随着人们对传统名吃的重视、继承和发展,糖酥火烧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改进,特别是电烤箱的使用,不仅使火候难掌握的问题得到解决,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在配料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进,增加了花生米、核桃仁、青红丝等馅料,使糖酥火烧的味道更加鲜美。

如今,糖酥火烧因价格低廉、酥脆香甜、易于存放、携带方便而受到百姓喜爱。

商河县的糖酥火烧铺也发展到数十家,年产量达200多吨。

5石蛤蟆石蛤蟆是一种水饺,系博山人石玉璞于20世纪30年代初所创。

最初,石玉璞只经营酒菜,店面在博山(现张店人民西路),靠薄利多销起家,后来增添了水饺。

石家水饺有四大特色:其一,皮薄,且厚薄均匀,煮熟之后透过薄薄的饺子皮可见内部的馅;其二,馅大,用肉肥瘦比例得当,海米、木耳、香油多而出味,外加蒜黄或者韭菜,味道鲜美醇厚、肥而不腻;其三,下水饺的技术有独到之处,水饺入锅后,火候掌握得法,水饺在锅中不破皮,盛入盘中不粘连;其四,吃水饺时,都会赠送一碗椒汤(用煮水饺的汤,加酱油、醋、胡椒面和青头配制而成),顺应了原汤化原食的民间食俗,而且汤汁味美,很受食客们的欢迎。

20世纪40年代初期,石家水饺已非常出名,生意越来越兴隆,引起了其他饭铺的嫉妒。

由于石家水饺体大身肥,外形好似元宝,再加上同行们期待石家水饺早日垮台,便给石玉璞起了个外号——石蛤蟆, 意思是蛤蟆跳到热鏊子上,很快就会死亡——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