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8)

第十章 食不厌精话鲁菜(18)

2025-03-31 02:07:59

据说:济南的油镟是100多年前,由齐河县境内的徐氏三兄弟从南京传来。

为了适应济南人的口味,他们改进配料,将口味变为北方人喜欢食用的咸香味,受到顾客的欢迎,生意十分兴隆,人称徐家油。

后来,很多餐馆进行仿制,油镟逐渐成为济南的风味小吃。

如今,济南的大街小巷常可见到卖油镟的小摊。

第三节山东酒文化众所周知,山东人爱喝酒。

到了山东,大人物大喝,小人物小喝,老农就着一把花生米也能喝。

从城市到乡村、从宾馆到平常人家,处处酒香弥漫,喝酒已成为山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性格特征、一种文化传统。

山东人喝酒,没有阮籍的怪异放诞,没有李白的风流倜傥,有的是豪气与爽朗。

好汉武松连喝十八碗,打死一猛虎;快活林里喝遍酒肆,醉打蒋门神;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大碗喝酒……其豪迈气概令人难以比肩。

正是由于山东人爱喝酒以及其独特的饮酒习俗,山东才拥有了绚烂多姿的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的造酒历史非常悠久,《史记·殷本纪》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长夜饮酒。

不仅造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关于酒的起源也有多种传说:1仪狄酿酒关于仪狄酿酒,早在秦汉时期的《世本》中就写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后来,西汉刘向在《战国策·魏策》中也写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夏朝帝王),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酒作了如下解释: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由以上记载可知,仪狄生活在夏禹时期。

当时,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当上了皇帝,但是过度的操劳也让他的身体日益瘦弱,禹的女儿心疼父王,便命令负责膳食的仪狄想办法。

有一天,仪狄到深山打猎,无意中发现了一潭发酵的汁液,很好奇,品尝之后感到全身热乎乎的,很舒服,认为这是神来之水,并将其献给了大禹。

禹饮用之后胃口大开,精神逐渐好转。

于是,仪狄在禹的鼓励下研制这种神来之水,经过一番努力,最终研制成功,而这种神来之水就是最早的酒,仪狄也因此被封为酒祖。

2杜康酿酒关于杜康酿酒,在《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清乾隆年间的《白水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杜康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

传说杜康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专管粮食生产。

当时,粮食连年丰收,却没有装粮食的仓库,杜康便把粮食存放在树洞里。

过了很长时间,树洞里的粮食由于日晒雨淋而逐渐发酵,杜康当时吓坏了,担心自己要为此承担很大的责任。

但是,他在品尝了发酵的粮食汁液之后却感觉精神饱满、浑身有劲,便将这种汁液拿给黄帝品尝,希望能免去保管粮食不利的责罚。

黄帝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非但没有责罚杜康,还给这种汁液取名酒,并命他专门研究这种汁液。

从那以后,酒就诞生了。

二、鲁人的饮酒习俗山东自古就是礼仪之帮,山东人喝酒多是一种礼节性场面、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一种热烈气氛的营造。

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此,对客人最真诚、最热情的招待就是设宴喝酒。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www.txtsk.com.cn下载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