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工作者在墓室周围还发现了19座可能是祭祀坑的埋葬遗迹。
祭祀坑呈凸字形或长方形,规模小于陪葬坑,分类埋葬着马匹、水牛、陶器、漆器、兽骨、各种泥俑和木俑等。
这些祭祀坑非常特别,不是与墓室同时挖建的,而是在墓葬的填埋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坑内的埋葬物多为马、牛及俑类等物品,因此推断它们具有祭祀性质。
这些祭祀坑的发现,说明西汉王陵在埋葬过程中曾举行过多次复杂的礼仪活动。
洛庄汉墓的出土文物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其中的车马坑和乐器坑。
车马坑位于东墓道北侧,是11号陪葬坑,东西向,长30米、宽5米。
坑内有一支2000年前的王家车队:3辆大车和12匹高头大马。
车队在坑内呈一字形,12匹马摆放整齐,据推测这些马匹不是被活埋的,而是被打晕(死)后套到车辕位上的。
每辆车配4匹马,是驷马难追中的驷马车。
3辆车均有丝绸伞盖,车马装饰也极为奢华,纯金、镏金、象牙、银、青铜等饰品非常多,许多品种都属首次发现。
由于该墓年代久远,这3辆大车堪称我国汉代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陪葬马车。
专家考证:最前面的马车形状和结构与秦陵1号马车完全相同,最后一辆马车的外观、构造、形制与秦陵2号铜车相似,具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
乐器坑位于墓室东北侧,是14号陪葬坑,坑内共出土文物140多件,除了19件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编钟外,还出土了大量青铜乐器。
这些乐器形态各异、造型独特,其中的淳虞是最大、最重的青铜乐器,其右下角刻有一个浮雕状的苍鹰,且是一笔画成的,为典型的汉代图腾标志。
最小的乐器叫铎,有半个手掌大,内部有一个金属条,一摇晃就能发出很有节奏感的声音。
此外还有一件叫钲的青铜乐器,演奏时将其握在手中,用小锤敲击……总之,乐器坑的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汉代音乐史的空白,极大地丰富我国古代乐器宝库,因此被考古学家誉为2000年前的地下音乐厅。
第八节沂南画像石墓据考古资料证明: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在山东这块土地上。
特别画像石拓片是位于东南部的临沂地区,不仅有优美的沂蒙山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曾经轰动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竹简的出土;临沂银雀山汉墓的发掘,特别是汉画像石的出土,更将此地推向了闻名海内外的高度。
临沂是汉画像石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具有产生年代早、延续时间长、遗存丰富等特点。
近年来,在临沂地区相继发现的西汉时期小型画像石椁墓很多,如临沂庆云山、临沐曹庄西南岭等石椁画像,都是用粗阴线雕刻的人物、树木、屋宇、花纹等图像。
沂南北寨、临沂白庄等大型汉画像石墓的发掘,更体现了西汉末年到东汉早期阶段的发展和东汉晚期繁荣昌盛的情况。
在临沂地区众多汉画像石中,以位于沂南县城以西四公里处北寨古墓群出土的最为珍贵、最具史料价值。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分析:沂南北寨画像石墓墓主可能是东汉末年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所封的阳都侯——刘邈,石墓约建于东汉末年(193年以前)。
该墓坐北朝南,由前、中、后室和东边3个侧室、西边2个侧室组成,南北长约870厘米,东西宽约755厘米,高约312厘米,全部采用石材砌筑而成。
这座墓室的建造格局与庄园极为相似,墓门相当于庄园的大门,大门内有两扇门,为进、出之门。
进门是庭院,中间有一根八角形立柱支撑着整个墓穴。
庭院左右两侧各有两个侧室,为车库或仓库。
因为是庭院,前室的画像多为护卫墓室的辟邪题材,还有一幅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吊唁图。
穿过庭院就是中室,里面最大的一间是客厅,两个侧室分别为仓库和厨房,并且都和前室相通,东侧室还通过一条小走廊与厕所相连。
中室作为客厅,画像以生活气息浓郁的内容为主,比如夸耀身份、地位的庞大车马仪仗、歌舞娱乐、巍峨的库房和众多粮食、屠牛宰羊的庖厨、古圣先贤人物画像等。
从中室往后走是寝室,共有两间,中间虽有间隔但能自由往来。
这里的画像除了辟邪题材外,主要是墓主起居生活方面的内容。
据统计:沂南汉墓共有42块画像,分别安置在墓门和前、中、后室内壁,以及中心立柱和隔梁等处。
墓门的辟邪画像在门里和门外。
门外两幅,一幅在门楣处,一幅在中间的立柱上。
门楣处是一幅战争图,表现了胡汉间的战事,场面很大,也很恐怖,具有很强的威慑作用。
立柱是神灵辟邪,柱子的上部是蹶张(用脚蹬着弩机把箭挂上)的辟邪形象;往下是一只带翼的猛虎,也称神虎,是鬼怪的死对头。
老虎下边是一个长着翅膀的仙人,右手举着打鬼的桃树枝。
立柱最下边是一个髯发怒张的虎头(古代的兽面饕餮),很有威力的辟邪物。
门内的六幅画像分别安排在中心立柱和左右侧柱上,中心立柱的最上面是武器库,保存着刀枪剑戟等众多武器。
门口安排有六个门卫,他们不但负责接待和传达,还有保卫的作用。
中室四壁是有关教育鉴戒的画像,共有18幅37个历史和传说人物,如周公辅成王、苏武留胡节不亏、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晋灵公加害赵盾等。
除了辟邪、鉴戒等内容外,最重要的画像当属吊唁图。
前室东西两壁有两组吊唁活动,第一组的14位官员分成6排,并携带着小祠堂模型鱼贯而入;第二组有22位官吏,在祠堂前进行悼念活动,他们或跪伏在地,或躬身施礼,听主祭者对死者的悼念致辞。
祠堂周边还有很多人或驾车,或牵羊,或带酒、食等前往祠堂。
祠堂两边的大路上人来人往,沿途摆放各种祭品。
由此可见,墓主的地位极为显赫。
沂南汉画像石墓的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只是考古、美术、历史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科技、建筑、宗教、民俗、音乐、舞蹈等各种学科和艺术门类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