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12)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12)

2025-03-31 02:07:58

花轿快到女家门前时,新娘要吃过喜面,等待迎娶队伍。

娶亲的吹鼓手此时吹打起来,三吹三打后,女家的好事者和小孩便站在大门口叫新郎唱歌,否则不准入内。

这时男家的迎亲客和女家的送亲客就会替新郎周旋,请求放人。

如果长时间不能开门进屋,新郎怕误了吉日良辰,会唱几支歌来满足大家的要求。

新郎进入女家后,通常要先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稍事休息后由送亲客陪着进餐,等候新娘梳妆。

新娘打扮完毕,吹鼓手再次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女家则为其十字披红(部分新郎还要到新娘闺房隔帘行礼,送女客则代为还礼)。

新郎上轿后,新娘由其兄弟用圈椅抬出闺房,送入轿内,意为脚不沾娘家土。

新郎、新娘均在轿中坐稳后,轿头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在娶亲队伍的簇拥下返回婆家。

六、拜堂合卺迎亲队伍回到男家,就要举行拜堂合卺(合卺为古代婚礼仪式之一,指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仪式。

事实上,当花轿来到男家的村头时,锣鼓就会响起,男家接亲的人听到后即出村迎接。

此时,花轿会在街心徐徐前行,有些抬轿者为了卖弄,会稳稳地颤动轿子,俗称压街、晃轿、踏街。

乐手们此时也会变换着花样吹奏,以提高喜庆气氛。

当花轿在男女老少的簇拥下来到男家大门口时,迎亲者会对着花轿放一挂鞭炮,或者放三声响炮,然后花轿才能在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

此时的男家大门紧闭,以便花轿在门前停片刻,俗称勒性、憋性或顿生性,目的是使新娘的性格绵软,进门后能服从婆婆的管教。

新娘下轿前,由两个姑娘或者两个已婚妇女掀开轿帘。

在有些地方,新娘下轿前还要用熨斗盛火炭烤新娘的脚,或在轿内放一把斧头,让婆婆去兜福。

新娘自从在娘家穿上上轿鞋后,脚就不能沾地,直到进入洞房脱鞋坐在喜床上。

因此,新娘下轿时要踩着红毡走,称倒毡。

新娘头上盖着蒙头红子(红盖头),在两个已婚妇女的搀扶下怀抱瓶、花等前行。

此时,新娘的左右要有两人打着火把,前面有一人挑火盆。

大门口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着一副马鞍,鞍上有一串制钱,新娘要在女伴的搀扶下从上面迈过去,称之为前进平安。

在二门口放有火盆,新娘来到此处时需要从火上迈过去,代表以后的生活会红红火火。

新娘来到院内后就要拜天地,这是婚礼的重要环节,也是礼成的主要标志。

一般天地桌都会摆在堂屋门前,上面放着升和斗(斗在前,升在后),里面装满高粱,蒙着红纸,斗中间插着一杆秤,升内烧一束香、前竖有铜镜。

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红毡上,随着司礼者的喊声开始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

仪式结束后,新郎要用红绸牵着新娘走向洞房。

经过屋前的滴水檐时,新娘必须一步迈过去,因为据说踩了滴水檐,需要十二年后才能生孩子。

新娘来到洞房门口时,新郎应拿起供桌上的秤杆将新娘的盖头挑下来(有些人是在洞房内用手揭开红盖头)。

为什么用旧秤挑杆盖头呢?因为旧秤的一斤为十六两,每两一个星,共十六个星,由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之意。

新娘进入洞房后开脸、冠戴,重新梳妆,最后踩着糕或石板上床,并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坐,民间称其为坐帐或坐庐床。

至此,拜堂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