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17)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17)

2025-03-31 02:07:58

玉皇大帝民间画像在民间,人们通常不分佛教或道教,而根据需要随意改造旧神,创造新神。

许多神祗的历史面貌都很模糊,职司也混淆不清,没有较为规范的礼仪形式。

一般而言,天地是民间普遍信仰崇拜的、主宰宇宙万物的大神,在山东地区称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简称天地。

它既无庙宇,又无塑像、画像,却无处不有、无处不灵。

在胶东地区,人们通常在院内的南墙上挖一个高约一尺半、宽约一尺的小佛龛,称天地窝子,里面长年供奉着天地牌位。

有的佛龛还用磨砖雕花砌造,天地牌位也是蓝底金字,十分讲究。

在鲁中和鲁南地区,人们一般在正房外的西窗前垒一座高约三尺、宽约二尺、长约二尺半的平台,称香台子,里面供奉天地牌位。

平台大多用砖石砌造,上面铺有石板,是象征天地所在的永久性建筑。

天地神的进一步发展是和玉皇大帝的结合。

玉皇原是道教尊奉的神祗,在民间是天庭诸神的最高首领,并有姓氏,称张玉皇或玉皇大帝。

山东各地有数不清的玉皇阁、玉皇庙,里面均供奉着泥胎塑成的人间帝王形象的玉皇大帝像。

据说:玉皇大帝主管人间的福禄寿夭,信徒们多向其祈福。

如今泰山极顶的玉皇庙前依然有很多许愿挂袍的香客,于每年正月初九日玉皇大帝生日这一天去参加庙会,届时香客云集、香火鼎盛。

山东民间也崇拜日月星辰之神,特别是在鲁西北靠近河北省的部分地区,人们常在农历二月初一早晨聚集野外迎接太阳,还要吃太阳糕。

月神被称作太阴星君,画像与奔月的嫦娥有些相似,还有月婆婆,朝南坐,抱着小兔捣雄臼的歌谣。

山神是山区百姓大加推崇的神。

以前,每座山上都有山神庙,人们经常前往祭祀,特别是每年农历的六月六日,祭祀活动非常隆重。

黄河沿岸的百姓普遍崇拜河神,它被人们尊称为金龙四大王,济南一带则称其为金龙大王。

海神通常被称为龙王,是沿海居民非常崇拜的神灵。

山东沿海各县不仅崇拜龙王,还崇拜海神娘娘。

据传说:海神娘娘是五代时福建莆田林姓之女,在梦中救过海上遇难者,被后人尊称为海神。

每有航海遇险,她就会显灵救助。

元明以来,她由天妃晋封为天后,很多地方都建有天后宫,俗称海神娘娘庙。

蓬莱等地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都有祭祀海神娘娘的庙会,吸引众人前去烧香挂袍。

山东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信仰火神,鲁中南和鲁西南都有正月初七送火神的风俗。

据说:火神就是祝融,也有人说是回禄,民间通常称其为火德真君或称火神。

对打铁、烧窑、开茶馆者来说,火是他们的生意之本、财富之源,他们最敬重火神。

对于一般人家来说,信仰火神可以求得保佑自己别遭火灾。

城隍是人们普遍信奉的神祗,山东各县都建有城隍庙。

据说它原本是城池神,后来发展成为主管整个城市的神,能秉权生死、立降祸福。

从前,新官上任都要去城隍庙参拜,民间百姓有事情也要到城隍庙去祈祷,城隍渐渐成为冥冥中的父母官。

土地是比城隍更受人们敬奉的神祗。

从前山东各地的村庄都建有土地庙,也称土谷祠。

土地庙较为简陋,多用石头堆砌而成,高不过丈,里面供奉着男女两尊坐像,称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

要是大一点的土地庙,还设有手持勾魂牌和锁链的鬼车(别名九头鸟)。

土地原是由社神演化而来的,由于社神又被称为社翁,所以土地被称为土地公公。

土地的职责原本是管理土地和农作物生长等事情,民间通常在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举行祭祀活动,部分地方还将其与春社结合,举行祭神赛社活动,规模非常大。

后来,土地又兼任城隍手下的地方官,负责叫阴差,收容羁押新丧的鬼魂。

因此,死者家属在家人咽气后,首先去报庙或称照庙。

俗语土地,住在石头屋里,不看见笑的,只看见哭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