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21)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21)

2025-03-31 02:07:58

景色宜人的沂蒙山二郎神来到人间,站在泰山顶上往东一瞧,发现龟精正在翻肚皮,鱼精在随意跳跃,蛟精在喷水吐雾,将海面绞得波涛汹涌,掀起一阵阵巨浪,渔船翻入海中,岸边房屋坍塌、田地被淹。

二郎神看了半天,一时不知如何降伏三个妖精。

东海龙王见二郎神没有反应,在一旁着急地直嘟囔:二郎神君,你快点动手呀,由着他们这样闹下去,我的龙宫就会塌啦!二郎神被催急了,就沿着泰山顶转圈。

当他看向泰山的北面时,发现一座大山(沂山),而泰山的南面也有一座大山(蒙山),原来他们是泰山的姊妹山,比泰山还要高大,山尖都快够到南天门下的云头了。

二郎神来不及多想,拿出顶天杠,一头插进北面的沂山,另一头插进南面的蒙山,站在泰山顶上一使劲,把沂山和蒙山挑了起来,接着迈开大步直奔东海。

三个妖怪正在海里游玩,忽然发现一个巨人肩挑两座大山朝他们奔来,吓得魂飞魄散,手忙脚乱地各自逃命。

二郎神在后面紧追,可两座大山太重,再加上顶天杠太细,当追到现今的沂蒙山区时,只听见咔嚓一声巨响,顶天杠断了,接着轰隆隆、哗啦啦两声闷响,沂山和蒙山先后掉到海里。

前面的沂山正好砸在蛟精身上,山体全部散开,变成如今的泰沂山脉。

后面的蒙山砸在跑得慢的龟精身上,山体散了,变成今天的蒙山群峰。

二郎神愣了一下,定睛一看,发现蛟精与龟精已被沂山和蒙山压住,鱼精也被震得昏头昏脑,正独自往东逃窜。

于是,他把脑门上的神目一睁,射出一道白光,鱼精跑不动了,那道白光就成了如今的日照。

二郎神来到鱼精旁边,抓住它的尾巴往西北一扔,将其戳在那里,变成鱼头似的鲁山。

蛟精被压在沂山底下没了动静,龟精虽然被压在蒙山底下,但还没死。

二郎神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也别受罪啦,到山顶上去吧。

说着就把龟精拽出来,扔到蒙山顶上,变成了如今的龟蒙顶。

沂、蒙山脉形成时,海水哗哗往后退,但经山脉一遮挡,留下了一片片海水。

二郎神见状又将两截断了的顶天杠顺着鲁山和沂山一划拉,就出现了沂河与沭河,海水随之弯弯曲曲地流进东海,由此便形成了沂蒙山区。

二、金牛山的传说金牛山位于淄河北岸,距离博山城(位于淄博市南部)东南18公里处,山不太高,却非常俊秀、险要。

每年的阳春三月,山上苍松翠柏青翠葱郁,再加上瀑布斜挂、飞珠溅玉,给人以置身仙境之感。

据说金牛山原本不叫这个名,一天有人声称自己的牛跑到了此山上,再也没有找到。

事隔不久,人们发现山峰林间有牛出现,而且每次出现都会发出金光,人们将其看成金牛,想捉住它,却始终没有人能够靠近。

自从金牛出现,此地便风调雨顺,百姓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为了感激金牛赐福,老百姓们对金牛焚香膜拜、祈求保佑,将此山命名为金牛山。

此外,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金牛山的传说。

很久以前,济南华山脚下有个财主,心肠狠毒,非常贪财。

他家养了许多牛,由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负责放养。

财主心黑,为了少支付放牛的费用,每天只给孩子一个饼子,还规定他必须把牛喂得饱饱的才能赶回来。

有一天,在山上放牛的孩子正要吃饼,突然出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走到孩子跟前要饼吃。

孩子见老人比自己还可怜,就将仅有的一块饼子全给了老人,自己则忍饥挨饿。

老人见小孩非常善良,便将他带到一座山洞中。

山洞中有一头金牛正在拉金磨轧金豆子,老人捧起一把金豆子交给孩子,让他带回家。

后来,这件事情让财主知道了。

他赶紧拿着袋子到山洞中装金豆,还想将金牛和金磨也弄回家。

他来到山洞里,看到洞中确实有金牛在拉金磨轧金豆子,就拼命地往口袋中装。

就在这时,金牛怒吼一声跑出了山洞,洞口随即坍塌,贪财的财主命葬洞中。

金牛跑出山洞后来到泺水边饮水,不久天亮了,金牛当即化成一座山,被后人称为金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