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中,刘备虚心向诸葛亮请教。
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后他茅塞顿开,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建立霸业。
诸葛亮觉得刘备胸怀大志,可成就大业,慨然应允,从此离开隆中,开始戎马生涯。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跟随刘备来到新野后,发现军队人数太少,就将扩充军队作为头等大事。
扩充军队就需要人口,他认为流寓荆州的人口很多,而且很多人都没有户籍。
只要下令境内游户如实申报人数,就可以从中选拔士兵,还不会引起有户籍百姓的不满。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在刘表的帮助下很快就将队伍从几千人扩大到数万人。
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
此时,刘表已经因病去世,他的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
面对曹操的大军,胆小的刘琮没有反抗,而是选择了投降。
刘备听到消息后,马上找诸葛亮商议对策。
诸葛亮审慎考虑后认为上计是袭取襄阳,夺取荆州,抗击曹操;下计是全军南撤,退守江陵,保存实力。
刘备不忍心夺占荆州,因此指挥军队火速南撤。
但是,许多刘表部下和荆州百姓不愿意投降曹操,都跟着刘备逃难。
由于老幼妇孺很多,刘备又不愿抛弃百姓不管,所以大队人马行动迟缓。
诸葛亮见如此下去很难摆脱曹操的追击,便派关羽带领一支人马赶往江夏,向刘琦(公元173—210年,山阳高平人,刘表的长子)搬取救兵。
此时,江东的孙权(公元182—252年,字仲谋,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一直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当他得知曹军南下、刘表去世的消息后,马上派鲁肃(公元172—217年,字子敬,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前往荆州联络刘备,商量如何抵抗曹操。
诸葛亮认为:眼下形势紧急,只有与东吴联合抗曹才是出路。
于是,刘备派诸葛亮与鲁肃一同去见孙权,协商联盟的事情。
此时,东吴内部已经分成了两大派:主降派和主战派。
孙权也犹豫不决,诸葛亮见状,采用激将法说服了孙权,他说:刘豫州的部众加上关羽的水军有一万多人,刘琦的江夏军也将近万人。
曹军虽然兵力众多,但远道而来,已经非常疲倦,据说曹军一日一夜需要行军三百里,这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荆州军民也只是迫于曹操的压力,并不是真心投降。
如果您能派一员猛将,率领数万兵众与刘豫州联兵合作,定可击败曹军。
曹军战败后会退回北方休养生息。
到时,荆州和东吴的势力都会迅速发展起来,鼎足三分的局面就会形成……孙权听完当即表态:我东吴地大物博,有战将千员、士兵数十万,怎能受制于人。
我决定了,和刘豫州等联合抵抗曹操……此后,诸葛亮仰观天象,借来东风,使黄盖的火烧曹船之计得以顺利实施。
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返回北方。
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一举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城。
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三分天下的局面基本形成。
223年,刘备在生命垂危之际派人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安排后事。
没过多久,刘备就病死在白帝城。
诸葛亮护送刘备的灵柩返回成都安葬,然后扶太子刘禅即皇帝位。
与此同时,他还制定了统一天下的兴国大计:先恢复蜀、吴的联盟关系;再平定南方叛乱,稳定后方;最后北伐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