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玄学的首领、吏部尚书何晏得知此事后,急忙去见王弼,并与他做了深入探讨。
王弼的才学令何晏极为赏识,他由衷地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当时,恰好黄门侍郎的位置空缺,何晏便有意提拔王弼。
可是,曹爽专擅朝政,其手下人推荐高邑人王黎,有意与何晏争衡。
后来,王黎成为黄门侍郎,而王弼只得到台郎的职位。
王弼本不喜欢做官,对此事也没有太在意。
所以得到台郎职位后,王弼曾拜见曹爽,大谈抽象的玄理,而未涉及其他方面的事。
这遭到曹爽的嗤笑,也使王弼失去一次晋升的机会。
王弼不善于做具体事务,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哲学研究上,因而在魏正始十年遭到罢免。
当年秋天,年仅24岁的王弼在一场瘟疫中失去生命。
王弼生前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多篇著作,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主流、儒道结合的新的哲学体系,在我国哲学史、儒学史、思想史等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节两晋时期晋代的山东称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当时虽然内乱不止,但分裂局面基本结束,百姓暂得安宁,加上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商品贸易逐步兴旺,文化得到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人。
一、令洛阳为之纸贵的文学家:左思左思(生卒年不详),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中国西晋文学家。
他出身寒微,其貌不扬,少年时曾学胡书及鼓琴,但均没有成功。
后来在父亲言辞的激励下发愤勤学,最终成为才华出众、擅长阴阳之术的一代文豪。
晋武帝时,由于左思的妹妹被选入宫中,全家迁居洛阳,左思被任命为秘书郎。
晋惠帝时,因依附权贵贾谧,左思成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永康元年,贾谧因犯下大罪而被处死,学识渊博的左思遂退居还乡,因貌丑口讷、不喜欢交际,所以专心著述。
后来,齐王司马冏曾召其为记室督,但他拒不就任。
太安二年(303年),左思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堪称太康年间成就最高的作家,《三都赋》与《咏史》是其代表作,而今仅存赋两篇、诗14首。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为创作《三都赋》曾构思十年,赋成之后,由于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皇甫湾人,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等人的揄扬,轰动一时,以至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咏史》诗八首,大都错综史实、融会古今,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主旨是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比如: 弱冠弄柔翰,就是借史事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宏伟抱负与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尚情操;郁郁涧底松,则以涧底松与山上苗形象地揭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鞭挞了腐朽的门阀制度。
《咏史》明显继承了建安风骨,情调高亢、辞藻华丽,洋溢着一股英豪之气,钟嵘在《诗品》中称其为左思风力。
二、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出生于公元303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擅长书法,有书圣的美称,因曾担任过右军将军的官职又被人们称为王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