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齐鲁文化 > 第六章 齐鲁英杰(22)

第六章 齐鲁英杰(22)

2025-03-31 02:07:58

来到老羊倌家,贾思勰讲述了自己养羊的经过,并恳请老羊倌指教。

老羊倌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留他在家中住了几天,不但让他仔细观察自己的羊圈,还给他讲述了羊的选种、饲料的选择和配备、羊圈的清洁卫生及管理方法。

听了老羊倌的叙述,贾思勰找到了自己第二次养羊失败原因:羊圈管理不得法。

老羊倌见状,夸赞道:你的悟性真高,其实羊是不吃自己撒过尿拉过屎的饲料的,你把饲料随便扔在羊圈里,并让羊在上面踩来踩去、拉屎撒尿,尽管饲料充足,羊依然会饿死。

所以,保持羊圈卫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你能够这样认真地寻找其中的原因,肯定会把羊养好。

贾思勰回去之后,按照老羊倌的指点又养了一群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群羊膘肥肉壮,产奶也多,成活率非常高。

从此,贾思勰是养羊能手的消息逐渐传了出去,并且越传越远,向他求教的人也络绎不绝。

养羊成功只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第一步。

此后,贾思勰便着手试验耕地种庄稼。

为了种好庄稼,他不辞劳苦地四处求教,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田间地头、茅草屋、窝棚等地是贾思勰待得最多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他与老农促膝谈心,仔细询问施肥、犁地、选种、不同土质如何下种等众多问题。

老农们为他好学、谦虚、求实的精神所感动,毫不保留地向他传授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告诉他:种子是种庄稼的关键,千万不可轻视。

一般人仅知道选种要选饱满的穗子,但很少有人知道察看种子的颜色。

同时,还要注意把割下的穗子高高挂起,待到来年春天时再打下来做种。

此外,人们更不知道不同土质、不同气候的土地,对种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如果想要在潮湿温暖的低地种谷子,就要选用茎杆柔弱、生长茂盛的谷穗;如果在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就要选茎杆坚实的谷穗。

而且,犁地虽然都在七月间,但在犁地之前需要看看地里有没有长茅草。

如果地里有茅草,就要提前赶着牛羊在上面踩一遍,这样等七月犁地时茅草才会死去,否则就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贾思勰学到这些宝贵的经验后,便回家进行实际的耕作。

在耕种的过程中,他又摸索出许多规律,同时悉心研究前人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料,吸取前人著述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最终创作出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称的《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共有92篇,11万多字,内容详实丰富,从大田作物中的谷类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到绿肥作物、香料作物、饲料作物、水生植物,以及蔬菜、瓜、果等无所不包,并且对制酱、酿酒、饲养鸡鸭、猪牛等副业也进行了全面的记述。

《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农业的百科全书,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和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贾思勰因此名垂史册。

二、文学理论家:刘勰今山东莒县的浮来山上原有一座南朝时修建的寺庙,叫定林寺。

寺里曾住过一位名叫慧地的僧人,此人就是南梁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刘勰(公元467—538年),字彦和,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人。

由于出身于官宦家庭,刘勰曾产生过前程似锦的幻想,甚至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可惜好景不长,他的父亲在一次平叛战役中牺牲了,家庭由此转向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