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03-31 02:09:14

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欢迎访问: www.txtsk.com.cn北京的前生与今世(1)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北京,这里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高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红墙金瓦的皇家建筑群、蜿蜒盘旋的八达岭长城、断垣残墙的圆明园旧址……事实上,这些确实是北京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就是这些宏伟的历史遗迹,默默无声地展示着北京曾经的辉煌与灿烂、坎坷与沧桑。

但是,如果你简单地认为这就是北京的全部,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就像一个地位尊贵的帝王,一边有着振臂一呼的无上威严,同时也有着满腔儿女柔情一样。

北京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其金碧辉煌的宫廷建筑之后,同样隐藏着许许多多有着无尽故事的普通民居。

这些民居都是伴随着北京城的逐渐壮大而发展起来的,与这里的金銮宝殿一起承载着北京的历史,承载着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先民们的喜怒哀乐。

由于北京城内所有的民居都是在修建时就规划好的,所以北京的民居和其他城市的相比,自然多了几分规矩、几分庄重。

无论是四合院还是一条又一条的胡同,都承载着北京早已逝去的历史,即使是普通的市井生活,也体现出几分的亲切和高贵、浑厚与凝重。

在北京,除了各类宫廷建筑和民居外,还有很多休闲娱乐园林,这些地方同样带有挥之不去的皇家气派。

尽管这些园林中的湖水楼阁、假山池水、庭院小宅都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气息,但整体的园林却没有小家碧玉之感,反而更多地体现出了大气和磅礴。

比较突出的就是颐和园和被八国联军损坏的圆明园,它们占地面积都非常大,且拥有大面积的水域和山体,以及众多高大建筑。

尤其难得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精心设计、巧妙布局的。

漫步于此,你看不出一丝一毫矫揉造作的痕迹。

你在这里所走出的每一步,都是踏在历史的脊背上,都能在无形中感受到皇家园林的精美与豁达、磅礴与恢弘。

当然,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这些,那么对北京的了解就太肤浅了。

事实上,这些并不足以体现北京的厚重与沧桑。

北京的皇宫、园林、民居、胡同,甚至其他没有被我们提及的一切与厚重的历史比起来,都显得非常苍白。

是的,北京城的皇家气派,曾经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过往的金戈铁马、主宰万民……都只是这个六朝古都前世厚重历史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之外,还有着更加悠久的岁月和更加浓重的历史。

当周口店的北京人在山洞里点燃第一个火堆时,这个地方的文明和历史就开始了。

当五千年前的第一轮太阳升起时,阳光下忙碌的是已经在北京地区开始聚居的人们……随着时间车轮的继续前进,这里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燕国,也由此诞生了北京的前身——蓟城。

这个古老的国家和这个古老的城市在那段古老的历史中缓慢而又平静地发展着。

当然,它最终也没有能够抵御得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的战乱。

到了战国末期,燕国灭亡,秦王朝在秦始皇的带领下走进中华民族的历史,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

由于秦国的发源地是西北,所以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西北。

对于不过是弹丸之地的蓟城,曾经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或许都没有正眼瞧一下。

无奈,已经失去国家中心地位的蓟城只好有些落寞地西望着繁华的国都——咸阳。

虽然这块土地遭到了冷落,但是它并没有失望、气馁,而是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就像拿破仑所说的那样,开始成为一头沉睡的狮子,在沉睡中默默等待新的崛起。

北京的前生与今世(2)到了西汉,这头沉睡的狮子慢慢觉醒,又开始具有王侯之气了。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开始分封诸功臣、王室贵族为诸侯王,分镇各地。

汉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的亲信卢绾被封为燕王,治蓟城。

后来因为卢绾反叛,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建为燕王,是为燕灵王。

汉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宗室刘泽被封为燕王。

到了汉武帝元朔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28年,燕王因为淫乱败伦而自杀,国除。

此后,燕国开始改称燕郡。

元狩五年,即公元前118年复置燕国,第二年汉武帝的儿子刘旦被封为燕王,后因意图谋反而被赐死,国除,燕国也被改称为广阳郡,后来又改为广阳国,以刘旦的儿子刘建为广阳王,一直到王莽时期才废除。

接着,刘秀打败王莽,重新建立大汉王朝,即东汉,开始将这里称为幽州,设置官职幽州刺史,管理这一方土地和百姓。

此后一直到隋朝,幽州刺史都以蓟为自己的治所。

唐朝时,这里仍被称为幽州。

安史之乱时,叛将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改幽州(当时幽州被称为范阳)城为燕京,以子城为皇城。

虽然这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北京这块土地毕竟有了皇族之气。

似乎是弹指一挥间,历史已经进入了辽代。

从此开始,北京成为辽的陪都,虽然名分还不是很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非常难得了。

辽之后,金国又把北京定为自己的国都,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北京城开始聚集皇家之气,涵养王者气派。

此后,元朝、明朝、清朝,一个又一个的朝代,一代又一代的君王,纷纷将这里定为自己的国都,视为自己施展雄才大略、指点江山的处所。

此后,北京城开始在朝代的变更中兴衰更替,固然是成王败寇,几家欢喜几家愁。

但是这毕竟只是权力争斗,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相隔太远。

因为无论是谁做皇帝,城里的百姓还是一样地生活:早上起来之后,到皇城根去遛遛鸟,或者到胡同里遛遛弯,吃几个火烧或油炸鬼,喝一碗豆汁;如果还有闲暇,就去天桥看看杂耍、听听相声,或者去前门打牙祭,买只全聚德烤鸭,顺道儿到大栅栏逛逛。

春天到来时,就在自己的小四合院里种些花草;夏天,就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秋天到了以后,可以吃院里枣树上的枣子;冬天来临,可以在暖暖的阳光下和街坊们聊聊天,说说京城里的新鲜事。

逢年过节或是遇到红白喜事,还是按老规矩操持着……就是这些琐碎而又平淡的日子,恰恰构成了北京文化的另一部分:市井生活!百姓文化!当然,时代是变化的,北京城也在变化着。

如今的北京城,已经开始逐渐褪掉原来老贵妇人的装束,开始显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城中辉煌的故宫和一些其他古代建筑依然挺立着,引领着人们回溯千年的历史。

但是其他一些建筑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原来的四合院和老胡同都已经成为永久的回忆,在它们原来站立的地方已是一座座高楼大厦;老城墙和不少城门楼子早已经逝去,各种立交桥却越来越多;到天桥茶馆喝茶的人越来越少,而三里屯酒吧里的人却越来越多;往日以繁华著称京城的大栅栏,现在却成了北京贫困地区之一……真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北京,请认真地看一看、走一走,体味一番北京独特的魅力。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在灯光与车流的辉映下,你会发现北京真的特别有韵致和一份别样的美……行文至此,许多该说的话都已经说过了,至于没说的话,都在这本书中。

如果你心中还有关于北京的种种疑问,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因为那里有你想了解的关于北京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想亲自感受北京、触摸北京,那就到北京来好了,因为北京是开朗的、博大的,她随时都在恭候你的来临!编者2007年10月引言北京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距今六七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就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点燃了北京文明的第一缕星火,开启了厚重、广博京味文化的序幕,将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不断延伸、拓展,直至走进近代、现代,走过漫漫沧桑之旅,完成了伟大的蜕变,成就了今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