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一章 北京的丧葬习俗(6)

第十一章 北京的丧葬习俗(6)

2025-03-31 02:09:14

停灵期间需要做佛事、法事为死者超度。

如果是在佛寺中,每日必修的功课是汉传佛教《朝暮课诵》,这也是汉传佛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项法事。

至于为什么需要给死者做法事,还有这样的说法:在佛教看来,人死之后,罪大恶极者下地狱,善事极多者升天,而一般人不能转生,这些没有转生的亡灵不能称之为鬼,而是被称为中有身,或是中阴身(是在人死后到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

中阴身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是四十九天,死者需要在这一阶段等待转生机会的成熟,所以人死后的七个七期中,亲戚、朋友、家属如果能为死者做佛事,将会对死者转生起到很大的功效。

此外,不但每逢七都要办事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而且还要准备宴席。

灵堂上面挂着幛子和挽联,灵柩的左边和右边要有亲属守灵。

当吊唁者来到灵堂行礼,向死者的亲属表示慰问的时候,守灵的亲属则要向吊唁者表示感谢。

在停灵期间,还要举行一次总的祭奠。

进行祭奠的供品冷荤热炒都可以,也有成桌的祭席。

通常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担当主祭,死者的亲属跪在地上磕头,每人用筷子搛一块鱼肉或菜肴,放到通常是有半尺来高的挂釉瓦瓶 (也叫焰食罐)中。

在这个过程中,筷子不能放下,当所有人都搛完之后,所用的筷子都要被折断。

罐口上用一个苹果堵上,然后孝子将咬去四周的一个烙饼或烧饼放在罐口,并用红布包好,用花红线扎紧,将罐子摆在灵前,出殡时由大儿子的媳妇抱着,特别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死者的老婆或孙媳妇抱着。

下葬时全体亲属放声大哭,罐子则必须埋在棺材的前头。

七、纸火所谓纸火,就是亡者的亲属到纸火铺为其定做的一种用纸扎成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一般以房屋亭阁为主。

古时大多都是童男童女、人马、鹿鹤、靠山、过庭、牌楼、神庭、金银斗、旗杆、葫芦吊子等冥器,近代又增添了花圈,还有用纸做成的电视机、小汽车等纸火。

一般来说,亡者的亲属要在接三前到纸火铺定制一份车马和箱子,这种纸火根据尺码、款式、质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头等、二等和三等。

头等是按照原物的比例进行制作,例如大鞍轿车,车里面一般都要挂着里子,冬天有玻璃窗,夏天还有纱窗凉棚,再由一匹辕马拉着走。

与此同时,车前还要有一匹顶马,马背上骑个官人,车后有个跟骡。

另外有四只上绘花卉图案粉红色墩箱(也叫杠箱)。

二等比起头等来尺码小一些,车里面不挂里子,车轱辘也只是用秫秸作一个圆圈,糊上一面,用笔画上车钉。

所谓箱子只是用蜡花纸糊的,且不绘图案。

三等比起头等和二等来车厢则显得很小,车本身也是用秫秸架起来的,然后用单片纸剪上一付车轱辘贴在上面,再糊上一头小黄驴拉着,而前面赶车的人则是用纸片剪一个贴在驴腿上,然后再用蜡花纸糊两个很小的墩箱。

亡者的家人在接三之前照例要在糊好的车和箱子里放上纸钱和冥钞,并加上封条,同时给赶车和跟车的、抬箱子的纸人都要起个名字,像张妈、王禄李福等等一般都是写在小纸条上,然后贴在这些人身上,还要给每个人身上挂上一串纸钱、半个烧饼,相当于也给他们发了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