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一章 北京的丧葬习俗(8)

第十一章 北京的丧葬习俗(8)

2025-03-31 02:09:14

九、出殡对老北京人来说,谁家的丧事办得体面不体面,全看出殡,它可是整个丧事中的大轴戏丧礼乐手。

出殡一般定在辰时,也就是早上7点到9点。

但也有例外,少数富户会安排在上午10点左右。

出殡也叫发引,也就是将放在家里或庙堂的灵棺抬到坟地去埋葬。

这期间要经过辞灵、出堂起杠、摔盆、扬纸钞、排出殡行列、下殡、葬后收尾等仪程。

在出殡前,剃完头、洗完澡、换完贺衣的杠头要向亡者的本家人大声高喊:什么时刻发引?丧主即告诉杠头发引时间。

起灵前,吹鼓手们照例吹着大号,亡者的亲属依次跪在灵前。

如果亡者是汉人,就需要长子在前面打幡,次子手捧灵牌,其他亲属手拿哭丧捧(用白纸剪穗糊成的短小木棒)。

如果亡者是满人,亲属在灵前跪好后,官鼓大乐、清音锣鼓、丧鼓锣鼓、文场和西乐队依次在灵前参灵。

完毕后,只见杠头发出一声请起,并打一声响尺。

这时,全体亲属开始放声大哭,吹鼓手们则一锤大锣,唢呐、云锣、堂鼓齐奏,杠夫们便将灵棺抬出灵堂,称为出堂。

出堂上杠前,还有用杠、演杠和亮杠之说。

用杠是指抬棺的人数。

经济不宽裕的小户人家,棺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四个人抬,这是八人杠,也叫小抬;经济富足的人家用十六杠或二十四杠,还有用三十二杠和四十八杠的,巨富人家用六十四杠。

从三十二杠起开始有棺罩(用长竹板扎成的棺材照盖,呈长方伞形,上铺彩绣缎片,光彩夺目)。

出堂时,不管丧家的门口宽窄如何,杠夫们都要把灵棺四平八稳地抬出,丝毫不准倾斜。

从出堂起杠地点到入葬地无论有多远,抬杠的人中途都不能让灵枢落地停歇,都要一抬到底。

起杠时,富户人家烧纸制的房屋或其他大型纸火,一般人家则只烧一堆纸,多数亡者家里连灵花、剩余的亡人香也一并烧掉。

此时,把亡者生前用的枕头拆开,将里边的荞麦皮倒出,连同枕套一起拿到门外烧掉。

但起杠后,在开始走动之前,杠头照例要高喊加钱儿。

这是杠房行业多年来形成的制度。

民间传说如果抬杠的不喊加钱儿,死者下辈子就要托生成哑叭。

因此,亡者的家属在正式杠价以外还需再给杠夫几个赏钱。

喊加钱儿时,通常杠头转过身来,面向全体杠夫,先是一句道白:四角答碴!,然后拉长声音唱道:四角跟快,后尾答碴!本家老爷赏钱××吊!本家×姑奶奶赏钱××吊!本家大舅老爷赏钱××吊!每喊一句,所有杠夫都回答一句:暖!××吊!聪明的杠房为了让给赏钱的人高兴,喊加钱儿往往都是给一吊钱喊成十吊钱,给十吊钱喊成一百吊钱。

虽然后来的货币计价单位改为元,但杠房仍喊吊。

也因为喊元和毛不好上口,旁人听了也觉得不合辙。

不仅起杠要喊加钱儿,沿途遇上路上的祭桌、祭棚、茶桌或十字路口,杠工们在换肩时都要喊一遍,到了坟地,杠头为讨好本家仍要再喊一遍加钱儿。

十、出殡行列因贫富不同,死者的出殡行列差异也非常大,一般来说其行列长的有数里之远,短的不足二三十米。

出殡行列包括鼓乐(俗称响器)、花圈、纸活、挽联、僧道、执事、孝属、执绋亲友(执绋既是牵着栓灵车的绳子的送葬亲友们)、灵棺以及送殡的车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