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都,北京是历朝历代各地能工巧匠云集之地。
这使得北京的各种手工艺品既富于东方特色,又具有浓郁的京味儿,成为体现中华民族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北京的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制工精细,其中有被称为四大名旦的景泰蓝、牙雕、玉器、雕漆以及金石篆刻、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丝绸刺绣、珠宝翠钻等,还有诸多民间手工艺品,如面人、泥人、绢人、脸谱、风筝和剪纸。
在这些工艺品中,北京雕漆既实用又有观赏价值,而且纹饰精美、色泽光润而深沉,与湖南湘绣和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艺术三长。
北京的手工艺品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以金、银等原材料制作出的各类手工艺品到如今以各类不同的原材料制成的工艺品,涉及到人们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无处不散发着艺术魅力、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再加上独特的审美视角,让手工艺制品这朵奇丽的民族美术之花具有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一、端庄富丽的北京景泰蓝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工艺,也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得名于明朝景泰年间,主要特点是以蓝釉为材料。
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是北京,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初,景泰蓝大多为仿古青铜器皿。
到了明景泰年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
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富丽端庄,颇受人们欢迎。
清乾隆年间,景泰蓝制品的花色和品种逐渐增多,除了大量制作一些祭器外,还制有围屏、绣墩、屏风、枕头、桌椅、鼻烟壶等用具和陈设品。
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和设备上的完善,还制作出了一丈多高的大佛塔。
景泰蓝花瓶到了清末,景泰蓝工艺品已经走入国际市场,并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获奖。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景泰蓝工业不仅恢复了鼎、炉、壶、蜡台、立体兽的生产,还恢复了过去认为最难做的梅瓶、六瓣瓶和海棠瓶的制体。
而且还用景泰蓝形式仿制了部分出土文物和一些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与现实主义相结合题材的作品,如金银错豆、凤头扁壶、咏梅盘、钢花瓶、礼花盆和首都八景等。
今天,北京景泰蓝工艺品已经畅销世界五大洲,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北京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一般是先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
完成之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
它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还应用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刻技艺,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北京人装饰居室都喜欢用景泰蓝工艺品,大到大厅屏风和板凳桌椅,小到筷子、耳环、糖罐、牙签筒和烟具等,既有供收藏欣赏的艺术品,又有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
历史上曾流传下来众多的景泰蓝产品中,尤以明朝宣德年间的出产最为精致。
至今,我国的故宫博物院还收藏着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元代景泰蓝作品。
二、无美不至的北京玉雕玉雕是从玉制具发展而来的。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经过精湛雕琢的玉器,才能成为珍贵的工艺品。
如我国古代的和氏璧是价值连城的玉雕瑰宝,但是未琢之前的璞玉却质朴无华。
卞和当年把璞玉献给厉王,厉王还以为是石头,就以欺君之罪砍断了他的左脚。
后来,卞和又把璞玉献给武王,武王一看还是块石头,更加生气,又以欺君之罪砍断了他的右脚。
最后,文王看了这块玉后,觉得是个宝贝,就让工匠进行雕琢,才成为天下闻名的和氏璧。
由此可见,雕刻之于玉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