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三章 北京的手工艺品(2)

第十三章 北京的手工艺品(2)

2025-03-31 02:09:14

能工巧匠能够充分利用玉石的自然形状、质地、纹理、色泽和透明度创作出许多珍品。

玉雕的品种按照题材划分,有器皿、鸟禽、人物、花卉、盆景、首饰和工艺用仪器八大类。

玉料色彩绚丽、质地坚硬,根据产地等的不同有很多种,如碧玉、白玉、青玉、水晶、紫晶、芙蓉石、白玛瑙、绿松石等。

玉雕作品北京玉雕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中的妇女就用玉器作装饰品。

至殷商时代,已经开始大量制作礼仪用具和各种佩饰。

到元代,中国开始出现南北不同风格的南玉作和北玉作。

南玉以苏州和扬州为中心,北玉则以北京为中心。

清代时,开始不断有南方匠人来北京传艺,有的高手还在北京落户。

一大批玉器艺人云集在北京崇文门花市一带,北京因此成为了中国的玉器中心。

南北玉作也在北京得到了融合,北京玉雕开始集两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故宫中的玉山、福海、大禹治水等都是清代玉雕的传世珍品。

在封建社会,玉被看成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玉器行业是老北京地位相对较高的一个行业。

一些名手名家也很受人尊敬,艺人的报酬也比较丰厚,一般都被尊称为先生。

北京玉器厂就曾经雕制过一对火柴盒大小的龙凤呈祥佩,还有一件杰作是盜仙草:白娘子穿一身红裝,于飞奔追逐之中口衔一株黑灵芝,称绝之处在于玉雕中的顔色全是利用玉石的原色。

20世纪40年代,北京玉雕行业涌现了潘秉衡、刘德盈、何荣和王树森四位才华出众的艺人。

他们不仅精通传统的玉雕技艺,而且各自都有一手绝活,作品均标新立异、出奇制胜。

1988年6月,北京象牙雕刻厂为世界佛教协会雕刻了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碧玉观音像——滴水观音。

这尊雕像通身深绿色,观音左手净瓶,右手柳枝,含威不露,是北京玉器雕刻的最高成就。

三、始于唐代的雕漆雕漆是一门传统工艺,始于唐代,盛于明、清。

早在15世纪的明初,北京雕漆就雕漆作品扬名世界。

清光绪以后,全世界就只有北京还在生产雕漆工艺品。

漆雕工艺品造型古朴庄重,还具有经久耐用、耐酸碱、防潮、抗热、不变质、不变形的特点,因此被海内外人士所珍爱。

据学者研究,北京雕漆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因被历代皇帝皇妃所宠爱,所以属于宫廷艺术。

建国以后,雕漆才开始从宫廷走向社会,成为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工艺品。

雕是北京雕漆的主要工序,因为它的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

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

漆的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好的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

而所用的漆也以朱红为主,用黄、绿、黑等颜色做底色,分为剔绿、剔彩、剔红、剔黄、剔犀等工艺品类。

北京雕漆制作独特、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地、涂漆、绘画、雕刻、作里、磨光等7道大工序和150余道小工序才能完成。

多以黄铜为内胎,兼有布胎、木胎等。

胎型外面涂有天然大漆,就是一般的雕漆至少也要涂70层,镂空雕的高档雕漆要涂500层以上的大漆,漆厚约有30毫米。

传统的雕漆通常以红色为主兼黑色和黄色,现代雕漆则以红黑为主,并发展了棕、白、绿、蓝、桔黄等多种色彩。

传统的雕刻方法只有浮雕和浅雕,而今艺人又创造了圆雕、半镂空和全镂空雕。

雕漆被雕刻成后还要进行磨退、作里、烘烤等工序,这些全部都是手工操作。

完成一件雕漆至少需要3个月,多的则需要一至两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