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三章 北京的手工艺品(5)

第十三章 北京的手工艺品(5)

2025-03-31 02:09:14

内画壶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从前有个外省小官吏到京城来办事,夜晚在一所庙内寄宿,这个人爱好吸鼻烟,但不巧鼻烟用完了,他就用烟签掏取粘在壶内壁上的残剩鼻烟,结果内壁上被他五花八门地画了好些痕迹。

这一幕正好被庙里一个有心的和尚看见了,他用一根竹签弯钩蘸取浓墨伸入料器壶内,在内壁上开始作画,这就是内画壶的开始。

内画壶据考证:早期的内画壶是在未磨砂的料器或水晶鼻烟壶内作画,但是由于内壁太光滑,不方便着色,图案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

后来,匠师们用铁砂、金刚砂在烟壶内来回晃荡、磨擦,于是就有了比较精致的内画壶。

到光绪年间,内画壶达到了鼎盛时期,也涌现出了如周乐元等不少名家。

鼻烟壶根据用料的情况可以分成料器鼻烟壶、瓷鼻烟壶、铜胎画珐琅鼻烟壶、石类鼻烟壶、漆鼻烟壶、象牙雕鼻烟壶、竹雕、木雕和根雕鼻烟壶等等。

各类鼻烟壶均制作精雕细琢、风格朴实。

其中,料器鼻烟壶有独特的好处,除不漏气、不受湿外,还能看到所盛鼻烟的分量、成色,因此很受欢迎。

料器鼻烟壶不以质取胜,而以做工见长。

它的质虽为玻璃,但却能模仿各色名质,如金星料、花料、雄黄料及各种仿宝石料等。

在料器鼻烟壶的制作中,最著名的工艺当推套料,也叫套彩,也就是在藕粉地上再着上红、蓝等各色颜料,并绘成不同的图案。

套料的一种技法是在料胎上遍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再在外套料色上雕琢花纹;另一种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做花纹。

除此之外,鉴赏内画壶不仅要看壶身的材质、透明度、造型款式,还必须看内画的质量如何、是否为名家所作。

其中关键就是把握内画名家的个人和时代风格。

七、发源于高原的地毯据学者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用毛编织地毯的国家之一。

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新疆和田地区出土了地毯残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地毯发源于高原地区的游牧部族,随着部族之间的传播逐渐走向了很多地方。

这在我国古代的诗歌作品如《诗经》、《古乐府》中都有明确记载。

到了距今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又根据地毯的不同工艺,将其明确分为毯和毡。

对此,古籍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例如《说文》中有:蹂毛成片故谓之毡。

《物原》中有:毯,毛席也,上织五色花等记载。

也就是说,毡是用羊、牛的毛经湿热、挤压成片状后进行铺用。

毯是用毛、麻、丝、棉等原料,经纺纱、染色、编织而成的纺织物。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孕育了底蕴深厚的藏族文化,藏毯作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自然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风格在中国手工地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到了清朝中期,藏毯随着一批又一批喇嘛们的进京、观光和皇宫、贵族的订购而进入了北京城,引起了满清皇帝和各级官吏对藏毯的重视。

清同治十年有几位西藏喇嘛到北京来观光,后来就留驻北京彰仪门大街的报国寺内,并广招贫家子弟传授制地毯的技艺,从而开办了京津地区的第一个民间地毯生产场——地毯传习所。

1903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北京地毯压倒群芳,荣膺第一名。

北京地毯以精湛的工艺、美观的式样、丰富多彩的图案,素雅的色调著称,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