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三章 北京的手工艺品(6)

第十三章 北京的手工艺品(6)

2025-03-31 02:09:14

后来,艺人们又施展更高的艺术手法,编织出艺术挂毯和盘金丝毯等新品种。

挂毯的图案富有立体感,花纹细腻。

编织金丝毯时则采用金丝线和丝绒线,并在经线上盘绕出各种图样,风格独特。

图案有天女散花、八仙人等。

八、帝王后妃的装饰物绢花北京绢花也是绸花,是一种工艺品,始于唐代,古时称头饰花,源于帝王和后妃们的装饰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北京绢花选用优质丝、绢、绫、绸为原料,手工精制而成,素有京花之称。

关于绢花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杨贵妃的左鬓角上有块伤疤,每天都要用宫女们采摘来的鲜花戴在鬓角上。

可是,到了冬天,百花调谢,无花可带,怎么办呢?于是,一个聪明的宫女用棱、绸作成假花献给贵妃。

后来,这种头饰花传到民间,逐步发展成手工艺品绢花。

唐朝著名画家周昉的绢花《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绘出了当时妇女戴花的情景。

自从元、明、清以来,北京是全国制作绢花的中心,崇文门外花市大街就是当时京花儿生产和销售的聚集地。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崇文门外迄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

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

花有通草、绫绢、绰枝、摔头之类,颇能混真。

……京师孟春之月,儿女多剪彩的花或草虫之类插首,日闹嚷嚷,即古所谓‘闹装’也,是即绫绢花之滥觞。

北京绢花有绢枝花和绢盆花两大类,均采用高级纯丝制作而成,其颜色和外型都没有重复的,有艳如烟霞的牡丹、妩媚俏丽的月季、清雅飘逸的秋菊、盛开的杜鹃,尽显绢花工艺的绝妙。

清代,清宫内府御用工场所设的各种作坊就有花儿作,专门承造各色供宴会、饰戴用的花。

后来,由北京著名艺人刘亨元制作的花儿刘绢花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如今,绢花的品种已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到两万多种,其中有戏剧花、花篮、盆景、花纤等,皆以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色泽悦目、形象逼真而名扬中外。

九、历史悠久的风筝在我国,风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学者考证至少已有2000多年了。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就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也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没有成功。

南北朝时,有人曾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据说还没有造成伤害。

唐朝时,张丕在被敌人围困时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些足以说明风筝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至于风筝是因何而被发明的,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史料记载风筝至少在唐朝就已经成为人们的玩具了。

到了晚唐,风筝上还有了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动时可以发出声音,因此才有了风筝的名字。

但也有人说风筝这一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后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据《全唐文》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未工……风筝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玩风筝的妙趣。

通常,风筝的玩法有很多种: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的记载,可惜这种玩法已经失传。

装响器:唐朝以来,风筝上一般装有弦、哨、打击响器三类。

送饭(即碰):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当物品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后物品会自动沿线滑下来。

送饭的玩法有很多,只上天然后散下,叫天女散花。

作成珠形的物品放在龙头蜈蚣上,叫龙戏珠。

送饭带香火上去就可以放炮,还可以送一串点燃的小灯笼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