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四章 旧时京城各行当(6)

第十四章 旧时京城各行当(6)

2025-03-31 02:09:14

解放后,伴随着人力三轮车的兴起,手拉车逐渐被淘汰,现在的北京城已经很难看到手拉车了,但是各种观光三轮车却越来越多。

七、西洋景拉洋片又称拉大片,老北京人称为看西洋景或西湖景。

天桥八大怪之一的大金牙就以拉洋片为名。

这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

通常,表演者为一人,所使用的道具是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

拉洋片问世于清朝末年,当时的老北京出现了一种叫水箱子的民间艺术。

它以表演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表演者以说和讲的形式进行演出。

后来,艺人焦金池在箱子里加上多层画片,并在箱子上挖了几个小窗口,装上放大镜,观众从窗口向里看,焦金池则站在高凳上边讲边唱一些北京流传的民间小调,在老天桥名噪一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

拉洋片也成为天桥的一个场景,只要是来逛天桥的游人都要驻足观看。

焦金池不但嗓声宏亮,表演时还有许多滑稽动作,因此后来被人们称为天桥八大怪之一。

后来他的徒弟罗沛林将曲艺和各种戏曲唱法融入洋片曲调之中,又把洋片中的黄色内容清除,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推出了许多新的唱段。

看西洋景在电影未普及的年代,拉洋片代替了电影,起到了娱乐群众的作用。

所以每到庙会期,家长都会给孩子们一个铜子,让他们坐在只有一条长板凳上的电影院里,通过放大镜向里看。

而拉洋片人便拉着绳子把一张张图片拉下来,嘴里说着:望吧里瞧,望吧里观,看了一片又一片。

西湖景,无锡景,孟姜女哭长城,还有新添流行片。

望吧里瞧,望吧里观,再看军民打武汉,大元帅就是孙中山。

炮火连天欢声震,推翻满清又讨袁。

甚为有趣。

随着各种娱乐工具的发展,今天家家都有了电视、音响,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影、录像、VCD和DVD,已经很少有人再提拉洋片了。

但偶尔在庙会上还可以看到,北京王府井小吃一条街附近还有拉洋片的存在。

八、京城镖行镖行的任务是保镖。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自然而然地成为镖行的中心。

据考证:北京镖行创建于清代康熙末年,至20世纪20年代消失。

在清末时,北京有八大镖行,镖路遍布大半个中国,影响更是遍布天下。

镖是一种武器,属于暗器,在旧小说中称为金镖,有金镖压绿林之说。

金、斤二字同音,金镖者,斤镖也,因为镖这种暗器轻则杀伤力太小,重了又打不动,一个一斤较为适合,因此称为斤镖。

镖行也是因为镖而被称为镖行。

刚开始镖师车上还放有醒目的短矛。

又因这些短矛的头和镖相似,遇到截匪拦路时就迅速飞出去,所以也叫飞镖。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镖师的小推车称镖车,车上的小旗称镖旗,镖行的名称也被确立了下来。

镖行由镖局、镖户和个体镖师组成,主要服务对象是商人阶层。

而镖师的身份是自由职业者,主要服务于民间的自由商人。

镖师可以单干,也可自己组建镖局或到镖局从业。

镖户可以离开家乡到城市创建镖局,当镖局散伙后,镖师可以另起炉灶或改谋他行。

而镖行对商人和官僚这样的雇主来说,也是契约关系。

通常,镖行有自己的专用语,如果不是这个行业的人,根本就听不懂。

例如(括号内为行语):保镖(唱戏的)、别说话(念团)、一个人(流丁)、晴天(天高)、天黑(明路)、不认识人(眼乌)、认识人多(全亮)、贼(芒古)、胆小(点细)、心眼多(全海)、有钱(海拉)、无钱(念拉)、钥匙(挑子)、骂(打破电子)、骂人(海古)、东(白,或出,或泰山)、西(泰,或正,或常山)、南(唐,或莫,或衡山)、北(扫,或归,或恒山)、东北(寒念)、东南(雨念)、西南(火念)、走(滑)、坐(平)、蹲(尖岗)、身体(条子)、头(瓢)、口(哏落,或厥骡子)、鼻(闻罗)、耳(听罗)、眼(照罗)、脸(盆或光子)、丑(古的)、好看(亮)、腿(金刚)、脚(走老)、吃饭(如旨散)、吃酒(民山)、酒醉(山高)、喝茶(压淋)、吃面(千条子)、秃子(干尖子)、脸上有疤(结子盘)、算卦的(金点)、筷子(简子)、鞋(踢土)、白菜(雪叶子)、韭菜(扁叶子)、黄花菜(金不留息)、大葱(空心苗)、青葱(扁扁苗)、水饭(希留散)、鱼(混水)、饼(翻张子)、烧饼(烧多子)、酒(神龙)、萝卜(地叉子)、牛肉(差邦,抹蛇)、猪肉(齐嘴,抹舌)、大米饭(马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