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一章 曾经的历史(12)

第一章 曾经的历史(12)

2025-03-31 02:09:14

宫殊不同也。

从而给格局肃穆但又有些呆板的宫殿区带来了一些新鲜的变化。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以皇太后圣寿节之名,又分别重建了内廷主轴线西边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

寿康宫在慈宁宫西,寿安宫在寿康宫以北,宫内建有春禧殿、寿安宫、暖阁等建筑。

公元1771年,乾隆又用5年时间重建了宁寿宫,其南北长120多丈,东西长约36丈,内部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面的建筑有皇极殿、宁寿宫,北边的是养性殿、乐寿堂、颐和堂、遂初室。

公元1774年,乾隆又在文华殿的北边创建了文渊阁。

公元1797年,乾清宫和交泰殿被大火焚毁。

后来,清朝政府用一年时间把这两个大殿重新建成。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除了在皇城内修建一些建筑外,还在西苑和南苑扩建了一些景点和建筑,清代北京的西苑就是明朝西苑的旧址。

此外还在太液池琼华岛山顶上修建了白塔,后来又修建阐福寺于太液池西北角的五龙亭以北,寺内建造有大佛殿等建筑;于太液池北岸极乐界之北建万佛楼;在太液池东岸建画舫斋;在南海南岸建宝月楼。

后来,还在琼华岛正南隔水相对的团城修复了明代的承光殿,并在承光殿后面的东侧建造了古籁堂和朵云亭,又在其西侧建造了余清斋、心香亭和镜澜亭。

清代的南苑原来有明代的四门,后来被增加为九门:正南面的为南红门(今南大红门)、东南边的为迴城门(今大回城)、西南面的为黄村门(今黄村)、正北面的为大红门(今丰台大红门)、偏东的为小红门(今朝阳的小红门)、正东面的为东红门(今海户屯)、东北面的为双桥门(今双桥)、正西面的为西红门(今西红门)、西北面的为镇国寺门(今丰台区镇国寺)。

在大红门内造设了更衣殿、二道门以及大殿三间;在小红门内有元灵宫,宫外面有山门,内为朝元门,门内为元极殿,殿后为元佑门,门内为凝始殿,凝始殿东有翊真殿、西有祇元殿。

小红门西南有旧衙门行宫,建自明代,在清初进行了重建,共有宫门和门内前、中、后殿三重,后殿建造有荫榆书屋,是清帝在南苑读书之所。

在旧衙门行宫西建有永慕寺,东边建有德寿寺,东南建有永佑庙。

南红门内建造有南红门行宫,内有前殿、后殿,南宫西北还设置了高6丈、周长127丈的晾鹰台,皇帝在此举行阅兵大典。

晾鹰台北建造有宁佑庙。

镇国寺门内建造有新衙门行宫。

黄村门内建造有团河行宫,以行宫内有团泊而得名。

团河行宫有宫门一道,其内的前殿叫璇源堂,后殿叫涵道斋,此外还建有鉴止书屋、东西配殿、六方亭、过河亭、云随亭、水榭、龙王庙等。

随着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北京快速成为清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达赖五世和班禅六世先后到北京朝见清朝的皇上,清朝也在北京建立了达赖和班禅驻休的西黄寺。

后来,班禅六世在北京逝世,朝廷还特修建塔院进行纪念。

蒙古王公贵族也不断来到北京,有的长期住在北京,清朝廷就授给他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并在北京为他们修筑府第。

当时清朝政府还鼓励发展商业,并在北京德胜门外设立了货栈和马馆,很多回族人都到城里经营饮食业。

这时候,前门地区是汉、回各族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场所。

就清代北京的整体布局来说,整个北京依然沿袭了明代建置,中央官署仍设在皇廷广场的两侧,只不过增加了掌管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地民族与宗教事务的理藩院。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皇宫的隆宗门东侧又建立了辅佐皇帝处理军务的军机处。

清朝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

清朝的八旗细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八旗则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八旗官兵和家属进入北京后,清朝廷下令让旗人居住内城的房舍,原在内城居住的汉民全搬到外城居住。

而且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面八方:两黄旗居北面,正黄旗驻德胜门内,管辖日中、发祥、日忠坊之地;镶黄旗驻安定门内,管辖金台、灵椿、昭回靖恭、崇教、教忠和北居贤坊。

两白旗在东面,正白旗驻东直门内,管理东直门至朝阳门以西,仁寿、南居贤、思诚坊这一地区;镶白旗驻朝阳门内,管辖朝阳门内大街和东长安街之间保大、明照、澄清、黄华坊之地。

两红旗在西面,正红旗驻西直门内,管辖天宫西、河漕西、鸣玉、积庆坊地区;镶红旗驻阜成门内,管辖金诚、咸宜、安富、小时雍坊。

北京航拍图两蓝旗在南面,正蓝旗驻祟文门内,管辖南薰、明时坊;镶蓝旗驻宣武门内,管辖大时雍坊。

各旗都在所驻城门外设有教场和演武厅。

由于清代的宗教信仰比较盛行,所以北京城还兴建了一批塔寺。

雍正登基后,他原来住过的雍亲王府被改为雍和宫,乾隆时期改为北京当时最大的喇嘛庙。

在乾隆时期,经济繁荣,朝廷又重修和增建了故宫内的一些大殿,并且营建南海、中海、北海三处皇家园林,修建畅春园、圆明园、绮春园以及万寿山、玉泉山、香山、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和蔚秀园等。

此外,还整修了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建立了为宗室子弟所设的宗学,为爱新觉罗子弟所设的觉罗学,为八旗子弟所设的八旗学,为汉族子弟开设的顺天府学、宛平县学、大兴县学和金台书院。

清朝后期,朝廷还在北京开设了京师同文馆,增设算术馆,建立了京师博物馆和京师大学堂,其中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和京师图书馆。

另外,西方教会还在北京开办了育英、崇实、汇文、贝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