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镖行是由二三个习武之人在交通枢纽等候需要保护的商人。
通常他们推着一辆装着武器和生活日用品的小车,车上插着一面小旗。
当要求保护的商人和他们谈好后,他们就推车上道,一般送的路程不会太长,因为最初的镖师都是本地人,盗贼也是,双方都熟悉,如果说起习武,说不定他们还是一师所传,彼此都知根知底,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来。
可以说,此种特殊的关系,贯穿了镖行的始终。
最初镖师的团伙是根据组合之初的不同结构向着镖户和镖局发展的,而以同族和同里为基础的团伙则往往形成镖户,以习武练功之友为基础的团伙大多形成镖局。
京师著名镖局之一的源顺镖局是世称大刀王五的京师武林名侠王子斌于清光绪五年创建的。
镖局分前、后院和西跨院,房屋有50余间。
后院为镖师们练功习武、起居的地方。
镖局分有水、旱两路镖师,往北多走旱路,往南顺通州运河而下。
每次出镖时,镖局都要敲锣打鼓。
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源顺镖局成了革命团体秘密联络点和会聚地。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镖局被关闭。
现今,镖局的格局依然未变。
九、金店老北京时,前门外的廊房头条、二条、珠宝市都是有名的金银珠宝一条街。
廊房头条主要以金店为主,有名的金店有天宝金店、物华金店、三阳金店等几十家,而且各家商店都是金字牌匾。
金店也叫金珠店,专以经营黄金为主。
由于黄金饰品上有的镶有宝石,所以不仅仅经营珠宝、钻石,还销售金元宝、金砖、金条(俗称小黄鱼,每条十小两,重3125克,长方形)、金戒指等。
那时,由于物价不稳,各地区的货币不能通用,人们出差时一般都是用差旅费买两枚金戒指,到了目的地先卖一枚作为餐费住宿费等零用,返回时再卖一枚用来购买返程的车票。
这样既可以防止货币贬值,又可以到处通用。
正所谓:盛世珠宝,乱世黄金。
此外,金店在销售黄金、饰品的同时,也收购旧的黄金饰品及沙金、块金等原料,然后在烘炉里熔化提纯,铸成金条或金元宝,再铸上某某金店的名称就成了正品,价格比原料金块要升高许多。
有的金店还从事炒金,如同今天的炒股。
当时廊房二条有金市,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开盘时就有一百多人围在那里谈生意、谈时事,金价涨跌都会非常频繁,而报童的一声吆喝,看晚报嘞,某地开战了!往往会使金价大幅波动。
金店怎样检验黄金的真伪呢?每个金店都有试金石,用金饰品在试金石上磨擦几下,再点上盐酸就能辨别出来。
至于检验黄金的纯度,用标准金在试金石上磨擦几下对比后也可以看出来。
当然这些只是相对而说的,最后还要凭老店员的经验来确定。
当时经营金银饰品的还有首饰楼,也称银楼。
银楼大都为二层小楼,楼下从事商业买卖,楼上是作坊,以做银首饰为主,也做包金、镀金首饰。
在东四、花市等繁华地带也有靠打首饰赚取加工费及利润的首饰楼,规模及资金相对要比金店小。
廊房二条及珠宝市街上的珠宝店较多,虽不如廊房头条辉煌,却也是珠光宝气,有名的店铺有荣兴斋、复盛斋、三盛兴、恒盛兴等。
各家店铺都不是很大,也就一两间门面,窗里摆满了珠宝玉器。
这类店铺顾客通常不是很多,但是却有三个月不开张,开张吃三个月的说法。
这些商家基本上还有一批固定的古玩收购者,由他们去农村收购古玩再卖到店里。
除了门市销售外,有的店还派人到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易货贸易,外宾也常光顾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