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四章 旧时京城各行当(9)

第十四章 旧时京城各行当(9)

2025-03-31 02:09:14

老北京当铺内收当的规矩是用银两计算的,能当一元的原物只定五钱、六钱,能写八钱的也不写成元。

当时,每一两银子折合铜元五百枚,赎时合五百二十枚,而押当的人因急于用款,也不计较,任其折算。

还有的在折算铜元时,进时为九八折,赎出时要收满钱,此外还要每月利息三分,朝当夕赎也要扣息一月,当月过了五天则要加息一个月,二十四个月为一满,到时候还不能赎出,即被当铺变卖。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厉害的剥削了。

解放后,典当行在全国范围内被取消,所有从业人员也都改行他业。

但是到了20世纪末,又有新式的典当行伴随着人们融资的需要而诞生。

十一、书市现今,北京每年都要举行几场大型的书市。

届时,全国各地最新上市的书都在书市上展示。

而据资料记载:早在清朝就已经有书市存在了,因此当时的书市也最能体现老北京书市的特点。

北京城里最老的书局是老二酉堂。

清朝徐珂所著《清稗类钞》十七卷中的《京师书肆》中就提到了老二酉堂,二酉堂者,明代即有之,谓之老二酉。

由此可见老二酉堂的历史之久远。

清人徐珂在书中是这样详细记述清朝老北京书市的:几百年前的琉璃厂书肆已很有规模,从东到西有两里多长。

乾隆时已为书肆荟萃之所。

即从琉璃厂的东门进去,往西到今天的十字路口处,书局就有十七八家,其中老二酉堂就在这条街的路南。

当时在琉璃厂东西正街的西街路北的五柳居也很有名气,里面的书大多来自汉川吴氏的藏书。

此外,还有家延庆堂,老板叫韦叟,湖州人,在琉璃厂有两家铺面,其中的鉴古堂与老二酉同一条街。

韦叟本人通晓古书业,每查编修莹,李检讨铎,日游其中,每日奔走于朝绅之门,因此他非常了解朝绅中爱好书的人,而且每个人喜欢哪类书,或经济、或词章、或掌故,他都能根据购书人的爱好说得头头是道。

尽管他的书价格高,但还是有不少人以重金购买。

据说:大学士纪晓岚就曾经买其书,日费数十金。

咸丰庚申以后,原本被人收藏的很多旧书开始散亡,而且价格极为低廉。

但是到了清同治以后,书的价格开始逐渐高昂起来。

再到光绪初年,很多富贵人家筑室藏书,认为藏书既可美其名,也可像田宅一样传贻子孙。

这时的书价开始有了大幅的上涨。

光绪辛丑年,慈禧率光绪从西安回京,当时京师中街市萧条,只有琉璃厂出卖旧书的书摊多,且价格极其低廉,有的人只用六十文钱就购买了两本永乐大典。

清时的老北京还有不少书摊,如内城隆福寺就有不少。

每到庙会期间,卖书的纷纷前来赶庙,书籍散帙满地,整套书不全的价格往往都非常低。

当时,一些书肆的老板每天让伙计到各庙会书摊去搜集选书。

除了隆福寺外,在康熙年间,慈仁寺常年有书摊,因此当时的京官都到慈仁寺去买书。

目前,北京的古旧书市场已经越来越萎缩,市面上已经很少可以见到比较好的古旧图书了,但是在潘家园等地还会有图书集散地,但是真正的古旧图书很少,基本都是现当代的图书印刷品。

十二、天然冰窖冬天收集天然冰放入冰窖中,再在上面盖上厚麦秆长期保存,这就是我国古时的天然冰窖。

据《燕京岁时记》载:周成王命凌人掌冰,岁十二月,敕令斩冰纳于凌阴。

凌阴者今之冰窖也……藏冰之制始此。

而《燕京岁时记》里还有赐冰一节: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当时,除皇室用冰外,文武大臣和皇亲国戚们也都能获得赐冰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