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从金代开始就一直是国都,象征着权利和威严的皇家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繁杂、彰显皇家气派的礼仪和规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礼仪和规则已经完整地渗透到了皇家的具体生活中。
例如:皇家的御膳、御茶、御酒不但十分丰盛奢华,而且特别繁琐细致,这些都是和皇家特殊的身份地位相一致的。
此外,皇家祭祀和皇家丧葬,其庄严纷繁的仪式也无不在向人们宣示自己崇高的地位。
一、北京的灵魂:皇家气派北京在辽代时开始成为陪都,可以说这一事件逐渐改变了这座城市原来蕴涵的文化和所具有的气息。
到了金代后期,北京成为金国的首都,其皇家气派从这个时候起就日益汇聚起来了,并渐渐凝成了北京的灵魂。
那么,北京的皇家气派具体体现在哪呢?就体现在皇家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体现在皇室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上……例如:皇家在衣服上的气派主要表现在用料的讲究和做工的精细上。
皇帝兖服(龙袍)上除了用金线绣着大大小小的龙图案,还用各色丝线绣出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五彩雉鸡)、宗(酒器)、藻、火、如意云等纹饰;皇上的皇冠上都使用了珍贵的珍珠,有的还用上了夜明珠。
在饮食方面,皇家设立了御膳房、御茶膳房、寿膳房、外膳房、内膳房、皇子饭房、侍卫饭房等机构,而这些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就达千人左右。
皇帝每顿饭要上几十个精细的菜,为了伺候他一个人,最少要有上百人在忙活。
居住方面最能体现出皇家的气派。
由于明、清两代24位皇帝居住在紫禁城中,紫禁城自然成为体现皇室显贵的集中场所。
据测量:整座紫禁城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建筑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舍9000多间。
所有的宫殿都被周长3公里、高约11米的城墙包围着。
城墙四面都有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在城墙四角还有四座角楼。
紫禁城的南部为外朝,外朝是皇上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宏伟,高35米,宽60米,进深为33米。
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和出征时,都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
举行仪式时数千人高呼万岁,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里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再后面的保和殿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地方。
紫禁城的南部是内廷,这里有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三宫的东西两侧是东六宫和西六宫,这一区域是皇帝和嫔妃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中的建筑不但多,而且都十分高大,无不在向人们展示皇家的威严和宏大的气派。
皇家在行方面的气派也不亚于其他三方面。
皇帝每天上朝时都有仪仗和护卫数百人跟随,且整个仪仗中使用了刀枪、伞盖、旗、节、麾、幡、拂、盒、扇、垆、瓜、锤、鼓、号、角等众多的物品。
皇上举行一般的典礼时就有1500多人的仪仗跟随,还不包括王公大臣。
在举行一些大典时,仪仗的人数可达3000多人,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场面非常气派和壮观。
二、丰盛奢华的宫廷饮膳作为封建统治者的皇室,他们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拥有一套相应的制度来体现其身份和地位的尊贵,例如服装、仪仗,甚至是饮食,与普通大众相比都可以称得上是奢华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