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五章 北京的玩家(6)

第十五章 北京的玩家(6)

2025-03-31 02:09:14

野鹌鹑又是怎样训练的呢?很简单,就是把。

把是将鹌鹑握在手中,把它的两腿夹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并让它双爪悬空,无法蹬跃,然后把颈部夹在拇指与食指之间。

这样天天把、经常把,时间一长,它不会老是想逃跑。

喂鹌鹑的方法更简单,用左手把鹌鹑,将去了壳的小米放在右掌心中,凑在鹌鹑的面前,任其啄食。

清代,对斗鹌鹑饲养调教的专著有程石邻的《鹌鹑谱》。

在这部书中,程石邻分门别类、井井有条地阐述了对斗鹌鹑的相法、养法、饲法、把法、洗法、养饲各法、斗法、笼法、杂法、养斗宜忌等等。

而在陈淏子《花镜》一书中对斗鹌鹑的训练和培养有这样的记述:每日饲以小米,欲其角胜,常持于手,时拉其两足使直。

置一小布袋,口如荷包而底平,有线可收放者,纳于其中,出入吊于身旁,绝无跳跃闷坏之病,养熟虽任其行走,亦不飞去。

捕来的雄鹌鹑通过控肥、熬夜、限量进食,好斗的性子被培养起来。

老北京人也以斗鹌鹑作为消遣。

斗鹌鹑也叫咬鹌鹑。

咬鹌鹑一定要在早晨举行,因为早上鹌鹑正是肚子饿的时候,以投食使其争斗,正是人为财,鸟为食。

咬鹌鹑事先要约定日期和地点,一般要在一间房内的一个用藤条编的簸栏里。

在鹌鹑争斗时,围观的人都不许移动、换位或是举手、搔痒,因为会把打斗中的鹌鹑吓跑。

比赛正式开始后,双方主人分别蹲在簸栏的左右两侧,掏出自己携带的鹌鹑后丢下三、五粒谷子,同时以手掌遮拦,不让它们彼此看到。

对于饿了一夜的鹌鹑来说,三、五粒谷子不足以充饥,它们会继续寻找。

此时,双方的主人同时把手掌收回,鹌鹑为了争食就打了起来。

它们互相痛啄对方的头部或颈部,并发出一种咕咕的发威叫声。

内行人都知道,善于攻击的鹌鹑并不一定是好鹌鹑,好鹌鹑必须能攻能守,经得起啄,甚至被啄得头破血流也无所谓。

一对打斗的鹌鹑,在三五分钟就可分出胜败。

特别凶猛的鹌鹑一旦啄到对方任何一处时就会跃起身体,同时用双爪猛蹬对方一下,这样一啄一蹬就会有一撮羽毛被啄下来。

如果啄在头部甚至会被一下子甩出簸栏圈外。

一些善战的鹌鹑会像拳击一样,当打不过对方时或累得没有还手的余地时会把头插在对方的一只翅膀之下,推得对方打转却无可奈何。

这种战术称为别翅,也是一种老油条战法。

但是,老北京人并不欣赏斗鹌鹑的闲人,常常给予揶揄和嘲讽。

一出《捉鹌鹑》的秦腔折子戏开头两句道白:哎嗨,清早间起得早,没事我在外面乱跑。

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放了几个死气臭屁……下面的还不如这句。

而小孩子捉鹌鹑不为斗只为饲养和玩耍,有儿歌曰:小鹌鹑,秃尾巴,我跟爷爷去逮它,这边下了缠丝网,那边小哨吱吱响……七、养蝈蝈除了养蟋蟀之外,老北京人还喜欢养油葫芦、蝈蝈、金钟、咂嘴等的,其中养得最多的还是蝈蝈。

富裕人家养虫的用具都穷奢极侈,用象牙、玳瑁、黄杨、紫檀精工细制。

老北京人喜欢把玩、养的蝈蝈叫冬虫。

在潘家园的华声老天桥花鸟鱼虫市场上有很多卖蝈蝈和葫芦的摊位。

顾客有京城老玩家,也有初学的新手;有教授,也有退休工人;有老人,也有年轻的中学生。

一只点了药能叫唤的蝈蝈一般只卖十多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