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天桥曾出现过第一、第二、第三代称八大怪的24个各怀绝技的艺人。
第一代八大怪以穷不怕朱绍文和专学各地民间小曲的醋溺膏为代表,第二代以民国初年的老云里飞、花狗熊为代表,第三代以小云里飞、焦德海、赛活驴为代表。
他们或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或像貌奇特、言行怪异,老北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第一代八大怪第一代八大怪约出现在清咸丰、同治、光绪三朝。
分别是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
此外,这一时期天桥著名的民间艺人还有河字顡、随缘乐、百鸟张、老万为迷、坛子五等十几位。
他们的艺术形式包括说、拉、弹、唱、武术、杂技、写字绘画等,艺术风格与造诣只有雅俗之分,无高下而论。
1穷不怕穷不怕原名朱绍文,祖籍北京,汉军旗,清末落魄文人。
他原为京剧丑角,演架子花脸,相传武剧《十八拿》就出于他之手。
其后来在天桥撂地,晚年住在北京地安门外毡子房。
先是唱京剧花脸,因扮相和念、打有所创新而遭嫉妒,于是改行说相声,起名穷不怕,表示自己虽穷但做人有骨气。
他不仅精通文墨,而且对汉字的音、形、义颇有研究,每献艺都用白沙子撒地成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翰墨翰林书的对联,边撒边讲字句中的道理,以此招引观众看他表演。
2醋溺膏醋溺膏又名处妙高,姓张,以歌马头调及山西各样小曲享誉京城,于清光绪间开始献艺于天桥。
除唱小曲外,他还善于说笑话,拿手本领叫暗春,也就是今天说的口技,其中学鸟叫更是他的绝活。
3韩麻子老天桥早期最著名的单口相声艺人,其相声专以诙谐逗笑或学各种卖货声为主,非常生动有趣,讽刺也极为尖酸刻薄,有时还能掉文骂人。
他的长相比较古怪,面紫多麻,将头发盘在前面额角间,手里拿着一柄破扇。
他要钱的方式也非常有趣,老北京流传着一句歇后语:韩麻子叉腰——要钱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4盆秃子他最明显的特征是秃顶和走路时一拐一拐的,活像《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
他的表演也与众不同:一般都是手拿一个大瓦盆,用一双筷子打击瓦盆的不同部位发出高低不同的声响,用以敲出各种声调,还随口编唱曲词。
5田瘸子田瘸子是清光绪年间在天桥杂耍场上专练盘杠子的民间老艺人,幼年练单杠时不慎从杠子上摔下来,一条腿致残,故称田瘸子。
但他身残志不残,仍在杠上练出一身硬功夫,有攥杆睡、沾棍飞、鹞子翻身、寒鸭浮水等杠术。
最拿手的功夫是用两个指头支撑,在杠子上拿大顶、倒立,很像武术名家的二指禅功,在当时的天桥演艺圈内堪称一绝。
6丑孙子丑孙子姓孙,相貌丑陋,是清光绪年间著名的相声艺人,以扮怪相为主。
他最拿手的节目就是大年初一演出殡,一个人模仿整个出殡的场面,表演得惟妙惟肖。
先是在帐子里模仿许多人的声音:二姑娘哭、三妯娌喊、四姑奶奶劝、五姨太太说;然后,出了帐子,头戴麻冠,身穿重孝,左手拿哭丧棒,右手打着纸幡儿,摔着丧盆子,大声哭爸爸。
哭一声,叫一声冤,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清代文人杨曼卿在其所作《天桥杂咏》中曾经称赞丑孙子道:为谋生计戴麻冠,行哭爸爸又呼冤。
莫道国人多忌讳,也知除假使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