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六章 天桥的变迁(6)

第十六章 天桥的变迁(6)

2025-03-31 02:09:14

4耍金钟的耍金钟用的道具是一口用水银擦得像镜子一般亮的小铜钟,几幅贴在木板上、从平面看不成比例的画。

这些画在弧形的铜钟表面上映出来就成比例了。

他再转动铜钟,画上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车船、水面就都活动了起来。

相反,成比例的人和实物在铜钟上映出的影像反倒不成比例。

如果人站在铜钟前去照,影像就会又瘦又长。

这种现象在那个时代人们都觉得新鲜有趣,所以表演的时候围观者很多。

5程傻子程傻子真名叫程福先,河北吴桥县人,其来天桥撂地卖艺后和家眷曾住在崇文区榄杆市温泉搭池对面的临街院子里。

在天桥表演时,他总是先耍狗熊后顶碗。

由于他功底扎实、技艺超群,在头顶13只花碗的时候还能弯腰折腿练出几道花样,在天桥堪称一绝。

表演完后,他总是又敲锣打鼓再耍狗熊,往往被围个水泄不通。

《江湖丛画》中曾有诗写道:程傻登场不耍熊,十三层塔耍尤工。

要知饭碗能牢固,第一全凭顶上功。

还有一首诗写道:堆来一塔势蜂峨,故向人前唤奈何。

底事斯人偏耍塔,受他压力得钱多。

6曹麻子曹麻子本名曹德全,北京大兴县青云店人。

民国元年进城,在天桥靠表演滑稽数来宝谋生。

数来宝是曲艺表演中的一种,很久以前曾在北方各地广为流传,表演时主要是一人或两人说唱,以竹板或者系铜铃的牛胯骨拍打为节奏。

他因满脸麻子而被称为曹麻子,长得个头大,一副猫脸,两只眼睛总是眯缝着,显出一副滑稽的样子,头上也总戴着一顶旧呢子帽,长头发绾着梳成一格短棒槌。

在表演的时候他也与众不同,一般都是在头上系一根窄带,后面挂一个小铜球,头动球摇,滑稽的动作总是引人发笑。

7傻王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桥的傻王以表演开石、断石、压石而被观众所瞩目。

他是练硬气功的,有3个拿手节目:其一是躺在地上,让好几个人抬着百十斤重的大石磨压在他的胸上,自己则纹丝不动。

其二是用指断石。

他拿来大石头先让观众画记号,画哪儿就手指断哪儿。

最后是以胸碎石。

他脱去上衣,手捧石头,猛砸胸部,石碎而胸无恙,而且他还能将300多斤重的大磨盘拴上绳子套在脖子上放到背后,直着身子绕场走动。

因为他长得粗壮高大、质朴憨厚,脸上总带着一副憨笑,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傻王。

8王小辫王小辫是老天桥会耍中幡的高手。

所谓中幡,就是直径约半尺、长3丈的大竹竿,有几十斤重,扔起来在手、肩、头、胸前、胸后等部位活动,最后把它扔起来用门牙接住。

这个人个子不高,身材很壮实,脑袋很大,头发稀疏,圆乎乎的脸,留的那条辫子同脑袋比起来显得小了很多。

他耍中幡有断梁的绝技,当年在天桥十分有名。

只见中幡抖动起来,扔向空中,等落下时用鼻梁骨接着,惊险无比,当时曾有诗称赞王小辫儿耍中幡:天桥人物王小辫,撂地卖艺数十年。

戏耍中幡有绝技,京城内外美名传。

(三)第三代八大怪第三代天桥八大怪出现在天桥最繁华热闹,也最为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天桥涌现出著名的民间艺人可谓灿若繁星。

虽是天桥晚期,但也是民间艺术在天桥发展的鼎盛时期。

第三代天桥八大怪分别是: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拐子顶砖、赛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