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里飞云里飞本名白宝山,是老云里飞白庆林之子,艺名毕来风,又叫壁里蹦。
自幼随父亲老云里飞白庆林在天桥卖艺。
白庆林原来是学京戏的,后来流落街头,演唱滑稽二黄(以打诨、出洋相的形式演唱京剧),后被禁演。
白宝山继承父业,仍在天桥市场撂地摊儿,仍演唱滑稽二黄。
他用烟盒糊成各种头盔,掺杂了不少笑料,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和郭全保都曾在他的场子里当过伙计。
他在天桥不但卖艺还带卖药。
表演时搭席棚,场子里摆上几排板凳,台帘是一块德寿堂牛黄清心丸广告。
当时,整个天桥这排场最为风光。
他所收的几个女弟子,如周艳芳、李晓安、李淑卿、李淑敏等都在20世纪30年代走红。
2大金牙大金牙本名焦金池,因为口中镶有一颗金牙而被老天桥人称大金牙。
他是拉洋片的人中资格最老、观众最多、唱功最好的民间艺人。
拉洋片又叫西洋景、拉大面片或西湖景八大片,是清末民初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杂耍。
表演拉洋片时,把各种片子放在大木箱中,坐在条凳上的观众各自把眼睛贴在镜头前,透过箱子的凸透镜看里边的画片,艺人以唱工取胜,唱词真真切切。
演唱时用扁鼓和小钹作为伴奏乐器。
鼓槌是两根支点在中间的小械杆儿,后端穿上孔,系上长绳,用手拉绳时,木槌敲击鼓面。
小金牙是大金牙最得意的徒弟,他俩经常在一起演出,分别站在架子两端,一个拿洋片往木盒子里推,一个把洋片反过来再往回推。
大金牙在天桥卖艺大约30年左右,生意一向兴隆,每天自午时开始演出,直至黄昏时分,总是座无虚席,围观候座者更是不计其数。
他那滑稽风趣的表演和即兴应景编的唱词,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那些表现爱国主义的画片和唱段,在北京市民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3焦德海中国相声艺人,北京人,幼年时曾经学唱竹板书,后来改行说相声,曾经拜徐有禄、魏昆志为师。
后来他与万人迷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还与刘宝全、白云鹏、德寿山等名家同台献艺。
他的相声特色是活路宽,能说近二百段传统相声。
代表作有《老老年》、《打白朗》、《财迷回家》等对口相声,还有《假行家》、《五人义》、《吃饺子》等单口相声。
有的段子还曾经被录制成唱片。
4大兵黄大兵黄本名黄才贵,后来改名黄德胜,字治安,山东人。
他行伍出身,身材魁梧,所以有大兵黄这个绰号。
少年时代曾经学过武术,后来拜著名武术家董海川先生的传人学习八卦掌。
20岁后参军,参加过甲午战争,后来流落到天桥,拉场地练武术,随后改卖药糖。
他上场时一般都是先骂当权的军阀权贵人物,等观众多了就开始卖药糖。
在日本侵华时期,大兵黄亲自向观众讲述自己耳闻目睹日本鬼子所犯下的罪行,并破口大骂,以此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日爱国情绪。
当时观众最爱看大兵黄骂大街,都买他的沙片糖。
5沈三沈三本名沈友三,出生在北京广安门内牛街一个普通的回民家庭,是表演摔跤的艺人。
他从小酷爱习武摔跤,20多岁时曾经以卖牛肉为业,后来又当过兵。
他参加了杨双恩跤场后,在父辈的精心指导下,练就了一身纯熟的摔跤功夫,曾经在1933年于南京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荣获摔跤比赛的冠军。
除了摔跤,他表现的另一个内容是侧卧在地,头枕一叠新砖,在太阳穴上再放一叠砖,另外一个人手持铁锤猛力一击,他头枕的砖头全部击碎,而他却一跃而起毫无损伤。
但是在卖艺后期,他染上抽白面的嗜好,不能再摔跤了,只能练打弹弓或开石头,最后一代著名摔跤冠军竟死于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