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的风情,人们很快就会想起胡同、四合院,甚至是北京的各种小吃和玩意儿。
确实,这些都是北京文化的代表,但却不是全部。
其实,只有深入北京的生活,到老北京的茶馆和胡同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所收获的东西才是最为朴素的北京风情。
在这些人们休闲和生活的地方能听到人们谈论国事的声音,能听到家常里短的话题,还能听到说者开心、听者有趣的北京城里的坊间奇闻,就是这一切成为北京风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北京最早的铁路和车站1864年,北京城内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它是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的,大约有600米长,为窄轨铁路。
英国人当时修建这条铁路的目的是为给自己的火车做宣传广告,所以还用一台小型蒸汽机车拖着3节车厢在铁道上来回地行驶。
很快,清政府以殊甚骇怪为名,勒令英国人杜兰德把这条铁路拆除。
1888年,慈禧太后准许了李鸿章在中南海紫光阁修建铁路的奏折。
这条铁路从皇宫中的北海到中南海,是总长度为1510米的窄轨铁路。
铁路建成后,李鸿章又从法国进口了一台新盛公司制造的蒸汽机车和六节客车车厢作为慈禧的御车。
该车由一节上等豪华车厢、两节上等普通车厢、两节中等车厢、一节行李车厢组成。
其中豪华车厢为皇帝和皇后专用。
整列车价值六千两白银。
但是这些机车和车厢的造价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因为法国人想不惜本钱在清王朝做一个活广告,把火车推销给清政府的上层,让他们接受这些洋玩意,最终达到同意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
后来,这条铁路又向北延伸,经过福华门到北海的阳泽门,沿着北海西岸向北经过阐福寺、浴兰轩、大西天,到达终点静清斋。
福华门内、福华门外至阳泽门、阐福寺这三处都地处交通要道,安装永久性铁轨会给行人车马带来不便,所以在这三段分别安装了活动铁轨。
1888年底,慈禧同意了李鸿章的试车奏折。
在试车时,慈禧被震耳的汽笛声和蒸汽机车巨大的排汽声吓得不轻,但是为了保持自己太后的尊严,她又不便直说,最后以火车的动静太大会破坏皇城的龙气,以及火车司机坐在她前面有损皇家威仪为理由,下旨不准用烧煤的火车牵引大清皇家专列。
但是这条铁路和列车却可以使用,所以就出现了世界铁路史上最为可笑的闹剧。
每天早上慈禧到勤政殿上朝及下朝时就乘坐这条铁路上的火车,但是火车开行时却没有牵引机车,而是使用大量宫内太监挽着黄缎子织成的绳索拉着这六节火车车厢跑。
慈禧在乘坐专列出发时和她坐轿子一样,很多人前呼后拥,专列前有两队太监手持幡旗在铁道两旁引导,另有多名太监用黄缎拉着火车前行,列车后还跟随着一些侍奉的太监。
虽然这条铁路上的火车没有使用蒸汽机车,但却是北京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铁路、车站以及列车。
二、中国第一所大学诞生地公主府1898年4月,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开始实行新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新政。
在戊戌新政期间,开办大学堂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当时光绪帝下旨要求主管大臣迅速办理,并任命了管理大学堂的官员。
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校长)是光绪帝的老师孙家鼐,总教习(教务主任)是曾出任过五国大使的许景澄和美国传教士丁韪良。
此外,学堂还聘请了许多外籍教师,教授天文、地理、外语、农、工、商、医等自然科学,同时还招收了进士、举人出身的七品以上京官和外省中学堂的一些毕业生。
一切事宜都准备妥当后就等着大学堂开学了,可是因为光绪帝办理新政心切,要新建校舍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接受分管此事的庆亲王奕劻的提议,把原来和嘉公主府改为大学堂。
和嘉公主是乾隆的女儿,成人以后嫁给了大学士傅恒之子,可惜几年后就病死了,公主府也因此一直闲置着。
很快,光绪帝就批准了庆亲王奕劻的提议,公主府的改造工程也快速展开:公主府的正殿被改造为教室,绣楼成为图书馆,西侧的跨院用作办公室和宿舍,同时还新建了130多间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