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七章 北京的坊间奇闻(3)

第十七章 北京的坊间奇闻(3)

2025-03-31 02:09:14

北海白塔肚子比较大,很多老百姓都相信白塔的肚子里藏有宝贝。

确实,北海白塔内藏有东西。

其内部除建有一个佛龛,放有一个装着舍利子的银盒,以及喇嘛经文、衣钵和佛教法物外,根据史料记载:塔内装有一尊高一尺的镏金藏哈噶藏佛,还有丰富的贡品(十斤各色茶叶,五筐各色净果饽饽,九两银,九钱金子,九钱珍珠,九钱珊瑚,九钱青金石,十两红铜,一两冰片,二斤肉豆蔻、草茸、画石、红花、薏仁、仙人掌、海螵蛸、菖蒲根、丁香、列志、干莲、蛤蜊,二十一根吉祥草,一捆肚尔宪草,一百个柏木枝条,一斤建香,五百把高香,五把西天红黄香,九个头号装各色杂粮的石青花白地磁罐,以及二十斤五色珠二线,十斤冰糖、密石,一坛牛奶、酸奶……以及四百片双红胭脂、二十斤桐油等等)。

四、鼓楼顶上冒青烟北京鼓楼位于现在的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始建于元代,初名为齐正楼,后来整个楼毁于战火,明朝永乐年间重建。

到清朝顺治时期,明代鼓楼已废毁得只剩下了台基,嘉庆年间开始重修,光绪年间又进行了大修。

到了民国时期,鼓楼更名为明耻楼,并在此举办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城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的国耻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鼓楼被用为文化馆。

在明清两代,钟鼓楼每天两次鸣钟,寅时(早六点的)的钟声称亮更,戌时(晚六点)的钟声称定更。

从戌时开始,每个更次鼓楼上的守兵都要击鼓报时,直到次日寅时。

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以及城区的上千个栅栏都按钟鼓报时进行启闭,巡逻的兵丁也按钟鼓信号盘查行人。

1924年以后,北京取消了以钟鼓报时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宣武门城楼上午时鸣炮报时。

使用的炮是两尊退役的德国野炮,在首次鸣炮时因为声音巨大而震塌了附近的两间民房,后来为了安全考虑就把一门野炮安置到安定门城墙上鸣放。

再到后来,由于鸣炮的费用太大,政府开始在主要交通路口安置立式大钟报时。

对于鼓楼,北京城的百姓中还有很多传说,例如鼓楼司槌狐仙的传说就很有传奇色彩,即:司槌官每天敲鼓报时后,必须把鼓槌子随手扔掉,第二天鼓槌才能出现在鼓架上,如果司槌官敲鼓后把鼓槌放在鼓架上,第二天就肯定找不到了……百姓们的这些传说使鼓楼蒙上了神秘色彩。

解放初期,每到傍晚鼓楼顶上都会升起一缕青烟,而且天天如此。

这样的怪异现象使当时乘凉的人感到惊讶不已,于是人们开始在茶余饭后讨论鼓楼冒烟的话题。

当时不少人认为鼓楼上有鬼,所以傍晚时才会出现青烟。

政府部门怕古建筑自燃,就派人进行勘察,在楼内观察后并没有发现自燃的痕迹。

后来,有关部门搭建脚手架,从鼓楼外部进行勘察。

当勘查人员到达楼顶时,发现楼顶上空有成群密集飞舞的蚊子,在霞光的映照下,从地面看这些蚊子就如同青烟。

于是,消防队员们到现场喷洒了灭蚊剂,从此鼓楼上的青烟就消失了。

五、宫廷里跪着开车的司机1901年,身为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用一万两白银购进了一辆奔驰小轿车,作为送给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

这是一辆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与辐条、铜质车灯、实心轮胎、两轴四轮的敞开式汽车。

其车厢内有两排座位,前排座位是只能乘坐一人的司机座,后排是可以乘坐两人的乘客席。

车厢的上方还撑有一顶由四根立柱支起的车篷,车篷的四周缀有黄色的丝穗。

发动机被安置在乘客席座位的下部,发动机旁的齿轮变速箱把动力传递给后轴,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