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场菜市口的对面有一家百年历史的药店——鹤年堂。
每次处决死刑犯人前,鹤年堂都会在前一天接到官府的通知,他们会在当天搭好席棚,为囚犯准备酒食,而且在做这些事情时还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能让外人知道。
鹤年堂曾自制过一种麻醉药——鹤顶血,人服下这种药后周身就会麻木,感觉不到疼痛。
所以在行刑前,犯人家属会用钱买通狱卒,让犯人服下鹤顶血以减少痛苦。
囚车到了菜市口,犯人也吃过酒食后,就等待午时的到来。
午时之后,在监斩官的命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结束了犯人的生命。
犯人被处死后,地上的血迹随即用黄土遮盖。
次日,菜市口又是车马盈门、熙来攘往的闹市。
死刑犯之所以在处决前要吃酱肘子,恐怕是因为酱肘子是北京有名的熟食。
它选用肉满膘肥的猪肘子,在洗刷干净后,与大盐、桂皮、生姜、糖、料酒、花椒等佐料一起下锅旺火煮。
一小时后取出用凉水冲,把汤中浮油除去,再将肘子放入原汤里长时间焖烂而成。
它具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熟烂香嫩、汁浓香醇的特征。
当时,一些店铺做的酱肘子还是清王朝的贡品,而酱肘子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也是比较高档美味的菜肴;给死刑犯人吃酱肘子,也是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短暂时间里享受一下世间的美味。
九、老北京的外国传教士早在13世纪下半叶,罗马教皇就曾派遣传教士柏朗嘉宾到中国传教。
到了13世纪末,传教士孟高维诺也来到了元大都,并获准在京传教,还先后建立了3座教堂。
到了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再次来华传教,使天主教在中国深深地扎下了根。
明末,仅宫廷贵族之中就出现了500多名教徒,在全国教徒达到了3万多人。
清朝初年,天主教在华势力仍不断发展壮大,外来的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徐日升、张诚受、社德美、雷孝思等纷纷受到朝廷的重用。
到了康熙年间,因为发生礼仪之争,清政府开始下令禁止传教、信教。
鸦片战争后,大批传教士跟着本国的侵略军涌进中国,其中部分进行传教活动,部分表面上传教,暗中却进行阴谋活动。
对他们而言,传教就是侵略活动的一部分,而侵略军的侵略行为又为传教士的活动铺平了道路。
在历史上,有很多外国传教士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为侵略军收集情报、出谋划策,参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并享有不平等条约赋与的种种特权。
还有一些传教士到中国后总是以战胜者、特权者的姿态欺压中国人民、抢劫财物、奸淫妇女、草菅人命、霸占土地、包揽词讼、坏事做尽。
当时在北京的一些传教士在做帝国主义侵略者帮凶之余,还专门带着照相机到八大胡同里寻找自己称心的模特拍照,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老照片,都是那些丑恶传教士进行荒淫活动的写照。
十、北京历史上第一次群众示威游行公元1556年,明世宗病死,明穆宗即位。
这时,身为首辅的徐阶辅助明穆宗管理朝政,后来张居正进入内阁做事,因向穆宗上奏了《陈文事疏》而得到赏识,很快就被委以重任。
明穆宗只从政6年就死了,随后明神宗即位,立年号为万历。
其即位时只有十岁,还不能独立的处理国家大事。
这时张居正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出任内阁首辅,辅佐神宗管理朝政,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赋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