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

2025-03-31 02:09:14

从学术上划分,中国古代园林可分为以下几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坛庙园林、陵墓园林和书院园林等几种。

这些园林共有的特点是它们经过多种造园技术手法,使自然美得到提炼加工。

在整个园林中,建筑美与自然美交相融合,表现出浓厚的和谐感和诗情画意。

在中国,所有的园林布局都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的,园林中往往巧妙地运用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等形成对比,取得含蓄的效果。

在北京,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坛庙园林和寺观园林。

其中皇家园林以风光旖旎的颐和园和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代表;坛庙园林以皇帝祭天的天坛和祭地的地坛为代表;北京的寺观园林比较多,著名的有万寿寺、红螺寺、戒台寺等。

一、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旖旎风光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其前身是辽金时代的皇家园林,当时的皇帝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把这里称为金山泊。

到了元朝,这里被改名为翁山泊。

明代初期,这里修建了园静寺,并把这里命名为好山园。

到了明万历年间,这里已经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园林了。

但是一直到了清代,这里才真正成为皇家园林,因为康熙曾在此修建行宫,乾隆又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并扩大了湖的水域面积,将湖称为昆明湖,而且还增高了万寿山。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挪用了大笔海军经费在此修建园林,后来光绪皇帝又下诏把这里命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一景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它的东边是东宫门景区,这一带原来是清代皇上处理政事和养生休息的地方。

万寿山景区的建筑最多,也最华丽。

著名的长廊贯穿颐和园东西,从长廊中部起,由南至北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

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全园的中心,其他建筑都对称地分布在它周围,它前方的东侧是转轮藏(一座宗教建筑,是帝后礼佛诵经的地方)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

宝云阁重200吨,坐落在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外观似木结构,通体为蟹青色。

从佛香阁沿着石阶上到万寿山的山顶,有一座名为智慧海的琉璃阁,它是全园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可以遍览全园的景色。

最北部的后山林木葱郁、山路曲折,建筑较少,这里的苏州河有一组具江南特色的苏州街和西藏建筑。

在后山的东端,有眺运斋和谐趣园。

昆明湖的水面占颐和园面积的3/4,南部的前湖烟波浩渺、景色秀美,湖西还有一道堤坝,堤上植有成行的桃树、柳树,还有六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湖中三岛上建有形式不同的古典建筑。

从颐和园的东宫门进入以后,迎面见到的是仁寿门。

门前有5块3米多高起点缀作用的太湖石,门庭的南北两侧各有九间朝房,分别是军机处和九卿的值班房。

仁寿殿前陈设着两对铜龙凤,按古代礼制,龙居中,凤居侧,但是这里却刚好相反,原因很简单,晚清时期慈禧掌握大权,这些古制当然要为她而改变。

仁寿殿始建于乾隆年间,也称勤政殿,殿内有九龙宝座。

其后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

殿内两侧还建造有暖阁,这是慈禧、光绪还有亲王大臣们休息的地方。

仁寿殿北面就是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

其高21米,台宽17米,分为上下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福台、禄台和寿台。

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四眼干土井,它可以起到共鸣的作用,使声音更加洪亮。

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及东西侧的廊子,即皇上和王公大臣看戏的地方。

在殿内正中有慈禧受贺用的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