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仁寿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这里是光绪帝来颐和园居住的地方。
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家具。
殿内的御案为紫檀木制成,其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殿中挂有复殿留景的匾额。
玉澜堂殿的东暖阁是光绪用餐的地方,西暖阁是他的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浴室。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它的正殿是光绪的隆裕皇后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
宜芸馆后面是乐寿堂,它是东宫门景区里的主要建筑。
早在乾隆年间,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就居住在这里。
光绪时期,慈禧太后也曾经在这里居住。
乐寿堂庭院里陈设着铜鹿、铜鹤、铜花瓶,院中还树立着的一块名为青芝岫形状的像灵芝一样的太湖石。
乐寿堂殿正中设有镶嵌着贝雕饰物的紫檀木屏风,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粤绣坐屏。
殿顶悬挂着德国进口的五彩玻璃吊灯,殿内还挂有慈晖懿祉的匾额。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有一个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是一把打开的折扇。
走出乐寿堂就是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
整个长廊的地基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廊身的走向随昆明湖岸的弯曲而变化。
在长廊点北面的万寿山上,就是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始建于乾隆年间,位于大报恩延寿寺的大雄宝殿遗址上,这里也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
在殿内,除了九龙宝座和屏风等以外,还有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等物品。
佛香阁建于乾隆年间,在光绪时耗银80万两进行了重建。
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起40多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在阁楼内原来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像。
继续向上就是众香界。
它是位于智慧海前的一个砖石结构的琉璃牌坊。
在牌坊的正反两面石额上,刻有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等字句。
从此往上就是万寿山最高处的建筑智慧海,它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内供无量寿佛。
其外壁上原嵌有1008尊小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
下了万寿山,沿昆明湖的东堤行走,其中段是一座长150米、形若彩虹的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的西端与南湖岛相连接,在它的东桥头有一座八方亭。
昆明湖占地面积3000多亩,湖水碧波荡漾,湖上还有三座大岛,中部的叫南湖岛、西部的叫团城岛、西南的叫藻鉴堂,这样的格局就形成了类似海上有蓬莱、方丈、瀛州三仙山的一水三岛的园林布局。
在昆明湖南端的绣漪桥以北的湖区,还有一个名为凤凰墩的小岛。
根据史书记载:绣漪桥北湖中的园岛名为凤凰墩,其上有凤凰楼。
在湖的西堤景明楼以东,所有的景观都是模仿潇湘烟雨和洞庭湖的景致建造的,西堤的水岛和烟柳画桥,把这边的湖区分为三个水域。
曾经有位诗人在游览到这里时赞叹道: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颐和园的园林构造特点是以昆明湖和万寿山进行有机结合,构成山环水抱的格局,最终形成湖山联成一体的园林,而且在营造园林时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手法。
在颐和园,从昆明湖和湖滨向西望去,可以看到园外相隔数里的秀丽玉泉山和山顶的玉峰塔,这就使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
万寿山的前山濒临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开阔的景观环境。
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了多幅连续的如锦绣般优美的风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