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粹宫建造于明代初期,开始称为咸阳宫,是皇太子居住的地方。
其前殿名为兴隆宫,后殿为圣哲殿,后来更名为锺粹宫。
其前殿悬挂有乾隆皇帝御笔淑慎温和大匾。
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即东太后)居住锺粹宫直到去世。
慈安太后去世后,光绪帝的隆裕皇后居住于此。
延禧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初名长寿宫,后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在明清两朝都是妃嫔的住所。
延禧宫原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挂有乾隆皇帝御笔 慎赞徽音大匾,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东西各有三间配殿,后院有五间正殿、六间配殿。
1845年,延禧宫起火,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全被烧毁。
1909年,隆裕皇后下懿旨在延禧宫的基础上建一座三层西洋式水殿。
水殿的四周建有水池,引玉泉山水环绕。
主楼每层九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
楼之四角各接一座三层六角亭。
水殿的构架为铸铁,殿内有四根铸铁蟠龙纹柱,整座建筑以汉白玉砌成,外墙雕花,内墙贴有白色和花色的瓷砖,隆裕太后曾为它题匾——灵沼轩。
永和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宫殿,其建筑布局和东宫的其他宫殿一样。
前院正殿叫永和宫,康熙的恭仁皇后就曾长期居住于此。
雍正皇帝即位后也曾经多次到永和宫向皇太后行礼问安,后来仁寿皇太后在永和宫去世。
大殿内悬挂有乾隆皇帝御笔匾仪昭淑慎,其后院的正殿名为顺风斋。
景阳宫是明代后妃居住的宫殿,清代时成了贮藏图书的地方,它的前殿悬挂有乾隆皇帝御笔匾柔嘉肃敬,后殿还有御题匾额学诗堂。
武英殿位于故宫西路建筑群的前端,它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对称。
武英殿前的武英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为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坐落在1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其后有甬道与正殿武英殿相接。
武英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单翘重昂斗拱,金龙和玺彩画,正间开有六扇门,次间开有四扇窗。
武英殿东配殿叫凝道殿,西配殿叫焕章殿,均为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悬山顶。
后殿叫敬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形制和正殿基本相同,与正殿共同建造在工字形的石台基上。
敬思殿的后面还有恒寿斋和浴德堂、配房和井亭等。
明朝初期和中期,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都在武英殿进行,后来在此殿举行皇后庆祝生日的仪式。
清初武英殿被用作为皇帝的便殿,从康熙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680年开始,朝廷在武英殿开设了武英殿书局。
从武英殿向北过隆宗门,有一个名叫养心门的琉璃门,过了此门就是养心殿。
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和康熙的寝宫在乾清宫,雍正曾经以养心殿为寝宫。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皇帝的宝座设在大殿的正中,宝座上方悬有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
大殿东侧为东暖阁,内设宝座,西侧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
这里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地方,西侧的西暖阁内还有三希堂。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两间为寝室,各设有龙床,皇帝可随意居住。
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居住,西五间为贵妃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