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以北就是西六宫,西六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
永寿宫建于明永乐年间,起初名为长乐宫,后改为毓德宫,后来又更名为永寿宫。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大殿前后檐安双交四菱花,殿内高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令德淑仪,东壁挂有乾隆的《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有《班姬辞辇图》。
正殿有东西各三间配殿。
后院的五间正殿东西都有耳房,后院有井亭一座。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的居处,孝圣宪皇太后(雍正的皇后)曾居住在永寿宫。
翊坤宫原名为万安宫,为嫔妃的住所,慈禧为贵妃时就曾在这里居住。
后来她做了太后,但是每逢节日仍要在这里接受妃嫔和大臣们的朝拜。
翊坤宫的正殿悬挂有乾隆皇帝御笔 懿恭婉顺匾。
储秀宫在西六宫当中是最考究的一座宫殿。
慈禧刚进宫时就居住在这里,当了太后以后又从长春宫移居储秀宫,并在那里居住了10年。
她50岁大寿时,曾专门耗银60多万两修缮储秀宫。
储秀宫宫内的陈设富丽堂皇,家具多为紫檀和花梨木制成,室内还有精雕细刻的象牙龙船、象牙玲珑塔等物品。
储秀宫的正殿中,悬挂有乾隆皇帝御笔 茂修内治匾。
启祥宫为两进院,前后院正殿各五间,正殿的东西都有三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配殿,这里也是嫔妃的住所。
长春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殿前有一对铜龟、铜鹤,大殿开有隔扇风门,北部设有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
左右有帘帐与偏间相隔。
东配殿为绥寿殿,西配殿为承禧殿,它们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转角廊的内壁上绘有巨幅壁画。
咸福宫建于明朝的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起初名为寿安宫,后改名为咸福宫。
咸福宫为两进院,咸福宫的正门为琉璃门,名为咸福门,内有四扇木屏门影壁。
前院正殿是咸福宫,面阔三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前檐明间安有四扇门,其余为槛窗,殿内东墙上悬有乾隆皇帝的《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墙悬有《婕妤当熊图》。
后院的正殿是同道堂,面阔五间,东西各有三间耳房,室内设落地罩进行隔断,顶棚为海墁天花。
殿内的东间曾藏有古琴,其匾额为琴德簃;西室内藏有名画,其匾额为画禅室。
咸福宫为后妃的住所,前殿用于行礼和接受朝拜,后殿为寝宫,乾隆死时,嘉庆曾在咸福宫守父孝。
西六宫西南还有慈宁宫,其北面还有重华宫、漱芳斋、英华殿。
慈宁宫位于隆宗门以西,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康熙、乾隆都对慈宁宫进行了修葺,并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
慈宁宫门前有一个广场,其两端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在广场的北端。
慈宁宫为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正中五间各开四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剩余两间为砖砌墙。
明朝时期,慈宁宫为皇贵妃的住所。
清朝顺治年间,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从此这里就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
此外,皇太后的寿诞、上徽号、进册宝都在这里举行庆贺仪式。
皇太后死后,还要在慈宁宫中停灵。
重华宫位于西六宫以北,始建于明代。
弘历(乾隆)在雍正五年,也就是公元1727年,成婚后就居住在这里。
重华宫为三进院落,前院正殿为面阔五间的崇敬殿,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有四扇古钱纹棂花槅扇门,殿内正中悬乾隆为和硕宝亲王亲笔书匾额乐善堂。
中院正殿是面阔五间的重华宫,黄琉璃瓦硬山顶。
重华宫左右配殿各为三间,东配殿为葆中殿,殿内有古香斋额,西配殿是浴德殿,殿内有抑斋额。
后院正殿为翠云馆,其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黑漆描金装修,东次间为乾隆皇帝即位前读书的长春书屋,正殿两侧有耳房和东西配殿。
乾隆曾在这里召集大学士、翰林学士做诗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