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8)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8)

2025-03-31 02:09:14

漱芳斋在重华宫东北,为工字形殿。

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安有风门。

室内明间和次间被分隔开,东次间是乾隆读书的静憩轩。

前殿东西各有三间配殿,与漱芳斋前殿相对的地方还有一个亭式建筑的戏台,它是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

漱芳斋后的殿名为金昭玉粹,殿内西侧修有名为风雅存的亭式小戏台,殿的东侧为看戏的地方,其上有额为高云情。

乾隆年间,皇帝于每年自己的生日、太后的生日、中元节、除夕等重要节日,常和皇太后在这里的后殿看戏,并在此给王公大臣赐宴。

英华殿始建于明初,原名为隆禧殿,后来改名为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妃嫔礼佛的地方。

英华殿面阔五间,坐北向南,为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正中明间开有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殿内设七座佛龛和佛像。

在明清两代每年的元旦,皇太后和皇后都会来英华殿礼佛,请僧众来此做佛事。

(三)故宫中的花园在故宫中还分布着四个花园,在西路的花园有慈宁宫南花园和建福宫花园。

慈宁宫南花园是乾隆年间在明代仁寿宫的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从花园的揽胜门进入,有个开门见山的山石,在山石之后有一个花坛,不远处是一个水池和跨池而建的临溪亭。

在水池和亭子的周围,有含清斋、延寿堂和东西配房环绕。

花园中还有一座咸若馆,是全园的主体建筑,其北边有慈荫楼,东边是宝相楼,西边为吉云楼。

园内的建筑显得很规整、对称,加之周围的水池、山石以及梧桐、银杏、松柏等花树,制造出了浓厚的园林气氛。

在西六宫的西北侧、重华宫的西侧为建福宫花园,建于清乾隆年间。

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高低错落地散布着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

它们之间都以游廊相连接,并以虚实相间的手法配有山石树木。

园内的东侧是一个以静怡轩、慧曜楼等建筑组成的封闭、安谧的院落,西边是围绕延春阁展开的主体建筑,西侧靠近宫墙建有吉云楼、敬胜斋、碧琳馆、妙莲华室。

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遮蔽了宫墙,在一片楼宇和花廊纵横空间中,衬托出延春阁的中心地位。

延春阁的南边是一片山石,其间幽邃曲折、竹木丛生,具有自然景观的特色。

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也就是坤宁宫的后方有一座御花园。

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代称之为宫后苑,清代称为御花园。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其他建筑相辅,并以它为中轴,左右对称分布。

钦安殿为重檐盝(lù)顶式,它的前方及两侧大多都是亭台楼阁。

钦安殿四周有四座亭子,南边有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亭顶为造型纤巧精美的天圆地方的重檐攥尖。

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

靠近北宫墙的地方,用太湖石筑起了山势险峻的堆秀石山,山上有皇帝和皇后重阳登高的御景亭。

园中奇石众多,松、柏、竹点缀于山石之间,形成了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故宫东路的宁寿宫西北部有一座宁寿宫花园,建于乾隆年间。

花园分为四进院落,结构紧凑,空间转换灵活。

园内主体建筑为古华轩,其西面是禊赏亭,是仿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的样式建造的。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的中轴线上,为其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内立有几块湖石,整个院落环境幽雅、别致。

粹赏楼也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古华轩前,是歇山顶的两层楼,院落中中山石众多。

耸秀亭立于石上居高临下,三友轩则藏于山石中。

最后的一进院落中,有华美的符望阁,其前院围有整座山石,符望阁的前山主峰上有五柱五脊梅花形的碧螺亭。

花园内的楼阁轩堂不但外观富丽堂皇,而且室内装修十分考究。

宁寿宫花园内的山石树木和亭台楼阁分布有绪。

叠山的选石、花木的配置都体现出玲珑秀巧的风貌,使整座花园与皇宫华贵堂皇的氛围十分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