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0)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0)

2025-03-31 02:09:14

皇乾殿位于祈年殿北面,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起初名为天库,明嘉靖年间改名为皇乾殿。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中间有琉璃门相通,是一座覆盖蓝色的琉璃瓦的庑殿式大殿,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

它是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神牌的殿宇,神牌都供奉于房屋状的神龛内。

每逢农历的初一和十五,管理祀祭的官员都会前来扫尘和上香。

在祭祀的前一天,皇帝要来此上香行礼,然后由礼部尚书上香,再由太常寺卿的官员把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皇家的仪仗队(銮仪卫)把它抬至祈年殿内,摆放在相应的神位上受祭。

皇乾殿东边有七十二间走廊,它们是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俗称七十二连房。

长廊中部有五间神库,收藏祭祀用品;其西侧是神厨,专门制作祭天的供品和糕点。

斋宫位于皇乾殿的西南,外围有两道围墙,外墙称砖城,内墙叫紫墙。

斋宫的正殿为五间,顶部覆有蓝色琉璃瓦,内部为拱券式构顶。

大殿前的露台左右各有一个石亭,左边是斋戒铜人亭,右边是时辰牌亭。

皇帝在这里斋戒时,左边的亭内放一个方桌,上面铺上黄锦缎桌布,摆放一个身穿古代文官服饰、手持刻有斋戒铜牌的铜人。

正殿的后面还有五间大殿,这是皇上进行斋戒的寝宫。

斋宫的东北角建有钟楼,当皇帝祭祀前和祭祀结束时,这里都要鸣钟。

明清两朝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祈谷大典。

在祭祀的前一天,皇帝要先到皇乾殿上香行礼,用龙亭把皇天上帝和祖先的牌位请到祈年殿内,然后再到神厨和神库察看祭祀物品,巡视完毕后回斋宫进行斋戒沐浴。

正月十五当天,在日出前七刻,也就是现在的凌晨四点,斋宫内开始鸣钟,皇帝起床出斋宫,到丹陛桥头的具服台更换祭服。

祈年殿内外点着金灯和彩灯,鼎炉内焚檀香或松柏枝。

祈谷大典开始后,在殿外月台上的几百名乐官开始奏乐。

这时候,皇帝穿着蓝色祭衣,经祈年门进入祈年殿,立于龙凤石南侧,陪祭的王公大臣立于大殿的门外,文武官员立于坛台下的庭院。

皇帝在祈年殿内向皇天上帝和祖宗牌位行三跪九拜礼,随后百官也行三跪九拜礼。

接下来,皇帝献酒、读祭文、祈祷天帝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向诸神敬献玉帛和牺牲。

最后撤去祭品,将这些东西送进燔柴炉和燎炉内焚烧,送皇天上帝归位,整个大典就结束了。

这时候,斋宫内开始鸣钟,皇帝乘辇回皇宫。

四、圆明园:万园之园的建筑典范(一)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它原是清代皇家的御苑,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

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天然的湖泊,元明两代的贵族和官僚相继在这里建造园林。

明万历年间,一个官僚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名为勺园的园林,后来万历皇帝的外祖父在勺园之上建造了一个规模宏伟的园林,取名为清华园。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休闲娱乐的园林。

康熙年间,朝廷在明代清华园的旧址上建造了清代第一个皇家园林——畅春园,此后又在玉泉山和香山修建了行宫。

当时,康熙还把畅春园北的一座花园赐给了皇四子胤禛,并亲自题园额为圆明园。

康熙病逝后,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其在皇权稳定后开始在圆明园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