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乾隆时期,朝廷又对圆明园进行了增建,并在原有范围内调整园林景观,在圆明园的东边和东南修建了圆明园的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
这时候的圆明园开始兼有御苑和宫廷的功能,它的南部为皇帝处理公务的朝廷区,宫门外分列着部院旗营的值班房,门内是举行朝会的大殿和处理日常政务的殿堂,再往内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以及祖先祠堂和佛楼,而园中的其余地区均为御苑。
(二)圆明园的景区分布圆明园可分为六部分,圆明园前部朝寝区、后湖景区、小园集聚区、福海景区、长春园景区和万春园景区。
1前部朝寝区前部朝寝区南起大宫门,北至九州清宴殿,其间主要的建筑有大宫门、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九州清宴殿、长春仙馆。
大宫门前是一个广场,东西宽五十一丈,南北长九十一丈。
大宫门为向南的五间宫门,宫门前最初摆放着一对石麒麟,后来换成了镀金铜狮子。
宫门的东、西各有朝房五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朝房各二十七间,东边的朝房依次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的值班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的值班房。
由此往北是建于雍正初年的正大光明殿,大殿上悬挂着雍正皇帝手书的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殿为皇帝朝会听政的地方,自雍正开始,历代的皇帝在每年生日都会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朝贺。
大殿用不施彩画的香楠木建成,样子古朴而又不失威严。
正大光明殿的东侧是勤政亲贤殿,简称勤政殿。
这个殿里有一个雍正手书的为君难匾额。
清朝的皇帝夏天在这里批阅大臣的奏章,接见大臣议商国事,而且每次快到中午时才开始退朝,所以这里叫勤政亲贤殿,意思就是要突出皇上的勤政。
在西边与它相对的是长春仙馆,建于雍正年间,旧称莲花馆。
馆内屋舍深邃,重廊曲槛,山石竹木众多。
乾隆当皇子时曾在这里居住、读书。
九州清宴殿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为三进院落,第一进是圆明园殿,中间有奉三无私殿,最后为九清宴殿。
在这条中轴的东侧有天地一家春,道光皇帝就出生在这里。
西有乾隆的寝宫殿,最后为雍正的寝宫九州清宴殿,雍正晚年就死在这里。
2后湖景区后湖景区有镂月开云、天然图画、上下天光、坦坦荡荡、万方安和、同乐园,以及茹古涵今、月地云居、慈云普护、武陵春色等景点和山高水长楼、杏花春馆、碧桐书院。
杏花春馆位于后湖的小岛上,湖上的碧澜桥把杏花春馆和坦坦荡荡相连接。
坦坦荡荡的前院建筑中间有素心堂、知鱼亭、双佳斋。
这些建筑的后面是光风霁月,景观很别致,有一个方形的鱼池是当年乾隆最喜欢的地方。
在这个景观的南侧是名为茹古涵今的小岛,坐落在后湖的西南,有多座桥梁连接到主要的居住宅院和长春仙馆。
岛上的楼台、殿堂、画室都为四方形,之间由回廊连接。
往西去就是字楼,乾隆把它命名为万方安和。
这个房子建在湖上,用坚固的砖块建成,且四周有水环绕。
月地云居被矮红墙和大片的翠松包围环绕,隐藏在一个山坡的北端。
它的主体建筑前有一条小溪,后方依靠一座小山丘,是皇室念经拜佛的地方。
在万方安和字楼以北是桃花坞,这里不但有桃树,还有不少建筑,在它东边的大殿被称为桃源深处,是雍正命人建造的,乾隆时把这里改名为武陵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