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4)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4)

2025-03-31 02:09:14

长春园里的欧式宫殿和园林被称为西洋楼,它横跨于长春园的北端,其中的建筑以欧洲的巴洛克风格为主,且大量使用巨柱、大理石栏杆和玻璃窗等欧式材料。

西洋楼的建筑以谐奇趣(建筑名)展开。

谐奇趣是乾隆年间建造的第一座欧式喷泉大殿,其主楼有三层,顶层为三间,一、二层为七间,楼前左右有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一个两层八角楼厅,为演奏中西乐器的地方。

楼的南面是大型的喷水池,池内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是一座小型喷泉池。

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也称作蓄水楼。

黄花阵阵墙和中心圆亭位于谐奇趣的北侧,是一处仿建的欧式迷宫,外部砌着长方形迷阵,中心筑有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

方外观(一个三开间的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的欧式小宫殿)位于谐奇趣的东侧,它建于公元1759年,为三间坐北朝南的两层西式小楼,楼的左右有环形石梯。

楼内的棚顶和墙上装饰有西洋画,楼上的东西墙有四扇玻璃挂屏,各贴一幅西洋画师的人物画。

楼下大厅有一面大玻璃镜,西间墙上挂有郎世宁的画。

据说这里是乾隆和香妃做礼拜的地方,室内安放着两块白色大理石的伊斯兰教碑文,碑径为13米,上刻阿拉伯文,意为:奥斯曼爱真主,真主爱奥斯曼,阿里爱真主,真主爱阿里。

方外观的西南桥有一座西式八角亭。

在方外观的东面,海晏堂正楼和蓄水楼组成了这里的欧式园林景观。

海晏堂的正楼上下各为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下面是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天十二个时辰由它们依次轮流喷水。

海晏堂的后楼为工字形平台楼,楼南楼北各有一个小型喷泉池。

远瀛观、大水法和观水法西邻海晏堂,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大水法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喷水池内装有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特别壮观。

它的南边建有供皇帝观赏喷泉用的宝座和石雕屏风,名为观水法。

大水法北侧的高台西洋钟楼式大殿就是远瀛观,它的门窗镶有大小一千多块玻璃。

远瀛观还有十几根高大的汉白玉石柱,其中两侧的汉白玉巨柱的柱头和柱身刻满下垂式的葡萄花纹。

6万春园景区万春园景区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东南面,原名绮春园,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1772年。

它是由一些园林和皇室成员死后被收回的赐园改造成的一座水景园,有30个景点。

1860年它曾经被英法联军烧毁,同治年间曾经有选择地修复了部分景点,名称也被改为万春园。

园内有庄严法界、惠济祠、湛清轩、绿满轩、鉴碧亭、浩然亭、仙人承露台等建筑和景点。

此外,园内有一座迎辉殿,道光时的孝和皇太后和咸丰时的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居住。

在同治年间重修时,殿内的很多装饰图样都是经慈禧亲自定的。

绮春园内有后湖,在湖的西岸有单拱石桥:会心桥。

后湖南岸是展诗应律,它建于1801年,其正殿前方建有戏台,是皇帝和家人在节庆时看戏的地方。

凤麟洲位于绮春园的东湖中,是嘉庆时期新建的景群,由大小两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殿宇亭榭,岛的南面建造有小码头。

凤麟洲北边的小岛上有浩然亭,始建于1781年,为重檐四方亭。

凤麟洲所对的西岸上立有仙人承露台,原是铜铸雕像,后来园林被八国联军烧毁,铜像也随之丢失。